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路径,是推动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高职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致力于为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建设制造强国战略,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培育"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高职院校理应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未来"大国工匠"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严谨态度、职业精神、技德并重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我国现阶段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必然需要,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成长、就业和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指导性文件,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的基地和蓄水池,要培养出满足《中国制造2025》中所指出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必先渗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学校、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影响和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让学生形成工匠素质,推进"工匠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重拾、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潮。"工匠精神"以其特殊的内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注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意蕴,深刻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鉴于此,通过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了高职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掌握情况,以期有的放矢地对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是新时期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启航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化教育全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及职业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企业的实践性优势能与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有效融合,实现高职学生到企业职工的无缝衔接,缩短技能型人才到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周期,促进学校课程建设顺应企业、社会发展需求,为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供内生动力。因此,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勤工助学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的新模式,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通过校园、企业和社会等工匠精神文化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与资助育人相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但是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灌输还比较欠缺的。"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具有工匠之心、工匠之行,即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上所具备的专注、细心,从而达到高超技术去从事特殊职业和一般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在物流行业中只有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型技术人才,才能被企业接纳、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使成为工匠型人才,在"工匠文化"的培养体系中,贯穿"传导、形成、固化",并在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积极探索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提高会计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和技能的综合人才,由此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实现的前提就是高职院校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这就需要由此组建一支由高素质的、"双师型"会计专业的人员所组成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切实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双师型发展目标背景下,如何实现会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成为当下主要研究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入,现代学徒制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人才的培养需要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的工匠精神的载体。对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进行梳理分析,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打造、教学环境的创设及制度规范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培养及推进路径,提出一定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使命所在。本文拟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培养实践及思考3个方面探析新时代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希望能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以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本文从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认知、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改革后会计专业教育理念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改革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以期为现代会计行业人员的培养与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双创"与工匠精神并行不悖,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平衡、互为补充。因此,工匠精神理应贯穿"双创"的始终。本文就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同时,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作简单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是培养会计人员的重要场所之一,那么针对当前会计人员需求现状,就要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并从实际出发,针对市场需求有目的的进行培养。当下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理论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这就反映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要针对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提出改善的措施。本文基于工作的实践,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入手,以期为会计教学提出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会计专业前景一片大好,各类企业中都少不了会计人才的参与,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就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而言,实训教学对于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新时期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改革以及新时代会计人才需求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目前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目标与职业教育提倡的工匠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高职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本篇文章就当前阶段技师学院会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了技师学院会计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工匠精神缺失的现象出发,提出了要从课程体系改革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并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和措施,希望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提高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提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邓禄 《现代商贸工业》2023,(23):106-108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在思政课中发挥好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既有利于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又有利于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还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找到人生新航向。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依托工匠精神,挖掘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课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制造强国的核心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工匠精神"技能人才的使命。结合"工匠精神"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三个因素,并从社会环境及社会价值导向和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建设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