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城镇化面临着双重失衡,即不同规模城市发展水平的失衡和城市内部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分享城市福利的失衡。本文认为,由于城市中存在许多不依赖于户籍身份的福利,在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的条件下,大城市中即使是非户籍居民的福利水平也高于小城市户籍居民的福利水平,剥离城市户籍福利含义的单一改革政策会造成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集中,最终导致大城市户籍控制加剧,使改革政策具有无效性。因此,应当改变单一地消除城市内部户籍与非户籍居民享受城市福利失衡的改革政策取向,转而致力于缩小不同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失衡。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户籍改革按照从小城镇、中等规模城市再到大城市的逻辑顺序展开。大城市户籍改革面临着人口承载能力限制、财政分权模式下的差别待遇、人才与人口可控性等一系列难题。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涉及均衡区域资源配置、是否保留户籍的工具性,以及筛选机制和户籍门槛等核心问题。大城市户籍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寻求政策供需的均衡点,未来的政策走向是渐进式改革与福利供给"普惠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世界都市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总人口的45%是城市人口,他们生活在各种不同规模的城市里。巨大的城市集群,一种新近的现象,其数量正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生活在这类超大集群的居民占世界城市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全世界有超过50%的城市居民目前继续生活在人口不到50万的小城市里。本文研究世界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首先,描述世界最大城市的规模及其发展;其次分析大都市人口向郊区或近郊小城市分流的现象;最后是关于城市人口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分布构成。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及其治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大问题.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流动人口,既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开放程度和内在活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经济不断获得发展和转型的资源条件.流动人口及其治理在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以上的正向促进方面,也表现在流动人口数量和素质调控不力时所可能产生的反向阻碍方面.国内外许多大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均表明:不治理好流动人口问题,城市的发展和管理通常就会面临城市人口总体素质降低、城市交通超负荷运行加剧、城市市容环卫条件恶化、城市社会治安状况下降、城市综合投资环境优势削弱的趋势.不要说建成国际化大城市困难重重;即  相似文献   

5.
魏浩  付天 《经济学(季刊)》2016,(4):1683-1714
本文尝试利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CEPII-BACI数据库等产品层面的大型微观数据,基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的视角,测算中国进口贸易的福利效应。研究结果发现:进口商品种类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多元化也是贸易利益的源泉;中间品、消费品、低技术商品、高技术商品的进口都有利于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提升;如果考虑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变化,中国由于进口商品种类增加所获得的消费者福利会小幅上升;在不考虑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基于HS-6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1998年GDP的0.40%的福利增加,基于HS-8商品层面数据,中国消费者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相当于2000年GDP的0.42%的福利增加,即中国每年可以从进口商品种类增长中获得338亿—417亿元的福利增加。因此,今后在制定进口战略时,我国政府不仅要重视进口规模本身的变化、进口商品技术含量的变化,还要高度重视进口商品种类的多样化、进口地区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7,(7):65-78
决定城市规模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异质性个体迁移决策和房价内生性的城市体系模型,将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因素分解为效率、舒适度、迁移摩擦和房价四个方面:较高的效率和舒适度会促使城市规模增加,但相伴而生的高房价和迁移摩擦等集聚负外部性会抑制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而基于结构式估计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效率、迁移摩擦、房价和舒适度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并通过一系列反事实实验模拟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效率、迁移摩擦和舒适度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除城市间的房价差异几乎不影响人口的再配置,而消除迁移摩擦则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重新配置和带来显著的福利增进效应,这意味着迁移摩擦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键致因。因此,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城市的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人口迁移中的空间摩擦,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内生化力量,促进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0—2008年的城市人口数据,首先对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级别结构演变概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首位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城市基尼系数对地区城市规模分布演变展开计量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城市规模成长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呈阶段性、层级递进式演变;由于缺乏龙头带动城市,各城市首位指数较低且不断下降;1996—2008年,城市体系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城市规模分布总体趋于合理;1990—2005年,经济基尼系数与人口基尼系数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地区大城市、特大城市仍有较大的人口发展空间;区域城市规模成长表现出空间极化、轴线指向、群带集聚、区域差异等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产租金过度上涨会严重削弱城市经济活力。该文通过把租金引入集聚经济的分析框架,并以农业平均地租为定价基础,分析了城市地租定价的影响因素。首先是城市产业与农业的产出效率差距,尤其是产出效率失调还会通过推高农产品价格来刺激城市地租上涨;而城市与乡村住宅的级差收益差距过大也会通过人口迁移推高大城市的地租。城市规模结构决定租金的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失衡是造成少数大城市地租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发展中小城镇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公共产品供给与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城市产业与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是优化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一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汪家仁  华飞 《技术经济》2000,19(9):19-20
江苏城市布局与规模结构的矛盾 ,一直制约着现代化进程在江北大地的快速推进。全省 10 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座大城市 ,其地域分布很不合理。江北占全省 2 / 3土地的七个地级市的整体区域 ,没有一座大城市 ,以致沪宁一线发达地区对苏中、苏北城市的辐射严重断层。实证表明 :城市集聚和辐射效能最佳的城市规模在 150万人左右 ,直接辐射半径可达 10 0公里以上。幅员辽阔的江北大地急需有此规模的大城市 ,担当起江南辐射二传职能 ,实现江苏现代化三大梯度的快速推进。但是 ,江北现有七个地级市规模小 ,市区非农人口均在 5…  相似文献   

10.
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45,自引:1,他引:145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①但中国的大城市真的太多了吗?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0%,远低于世界水平,②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总共有7300万非农业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数的6%(1996年数,见国家统计局1998、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1997,后者以下简称城调队)。国际经验证明,城市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市,会产生明显的聚集效应,从而带来较高的规模收益、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较大的外部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