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冉强 《经济师》2011,(6):81-82
程序性辩护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实体辩护的新型诉讼活动,厘清程序性辩护的主体和客体等基本问题有利于程序性辩护的健康发展。被追诉人是程序性辩护的专属主体。被追诉人除亲自行使程序性辩护权以外,还可以由辩护律师或者法定代理人进行。程序性辩护客体非常广泛,但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一般只会把那些比较重要的程序性争议事项纳入其程序性辩护客体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余成峰 《开放时代》2020,(1):78-89,M0005
与经典社会理论的分析不同,法治实践在中国形成了一系列悖论特征,在劳动法、财产法、合同法、金融法、公司法和环境法等领域,形成了一种内外有别,呈现身份和产权差序化格局的法律体系。无论是形式主义或实体主义理论都不能完整把握其性质。中国法律社会学不能直接套用西方的某派学说或者盲目坚持本土主义、实践主义的学术路径。要对改革时期中国的法治运动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形成的特殊结构与悖论逻辑,在社会理论层面展开更为切实而深刻的分析,并在正义和规范层面对法治发展做出前瞻性的批判、反思和引导,这将是未来中国法律社会学突破学术困境、探索新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程序与责任:对地方经济行政的刚性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昭  石东坡 《经济论坛》2002,(23):20-21
一、地方政府经济行政的程序性在英美国家的正当程序观念和自然正义原则的理论观点哺育下,世界贸易组织对于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行政管理的程序性与程序化是极为重视的。1946年以后的世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处于话语中心和话语霸权的地位,美国的法律文化也随之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强势话语。继承和光大英国判例法模式的美国,通过正当法律程序的宪法原则,将自由和权利的保障与救济的判断标准从实体性标准发展到程序性标准,以对危害或侵害公民权利等违宪或者违法行为过程方面的诸多构成要素进行价值评价和司法审查,进一步完善了对于…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的作用日益突显。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从善的制度的两层含义入手,通过对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解读,阐明了程序正义对于构建制度之善的重大意义,并最终指明了实现程序正义的有效途径,即通过公开制度设计过程,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制定专项程序规则,实现制度的透明化、民主化、规范化,从而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5.
正义的实施程序的存在是法律实施的有效性的前提,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又决定了法律价值是否能够实现.法律对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是单一的,在重视实体层面的合法性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程序层面的正义性,既能够充分发挥法治作用实现实体公正,又能够使得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只有遵守法定程序,才能二者兼顾,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宪政税收是以宪法来控制和限制国家税收权力、保障人民财产和自由权利、实现税收正义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我国在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之后,更应该及时进行税收立宪,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治国家和宪政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现已成为当代中国法律发展和法制建设所面临的重点课题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与救济问题,这不仅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更是突出体现了人权保障机能法治理念的内在精神.因此,加强对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立法体系,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虽然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事实上已经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应用,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已无需作过多的论证。当务之急是对如何构建完善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作深入的具体研究,确保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法治的轨道中发挥其"定纷止争"的积极作用。文章对行政诉讼调解的相关实体和程序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亚丽 《经济师》2007,(6):93-95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是一个充满纷争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自检察机关诞生之日起其在刑事诉讼中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时至今日仍未定论。盖因以往的学说皆试图以“一元定位说”囊括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的多重相互冲突的职能,致使出现学说自身之悖论,故未能普遍被接受。在此困境之际,文章开拓新思维,以“多元定位论”重新界定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定位,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检察官保障权利、维护社会正义和法治秩序的伟大使命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引起法律的合法性危机,程序法治体现了交往理性的正义性,因而能够挽救这一危机。程序法治是法律合法性的摇篮。现代法治就是程序法治。当前中国程序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程序正义意识不发达,程序法规不健全,现有一些程序法的条款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因此,确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完善程序法制是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权利保障价值的提升,诉权完成了宪法化现代转型,并成为"第一制度性权利".我们的法治逻辑也因此得到修正.但是,在保障诉权的路途上,出现了一个"幽暗的事实":滥用诉权.滥用诉权损害当事人利益,违背了诉讼正义和诉讼效率的司法目标.如何在诉权保障与滥用诉权的博弈之间寻求平衡机制,并最终增进司法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制度正义是社会正义实现的基石与保障。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以制度正义为特征,对政府行政人员、行政权力以及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与制约。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包括利益观、权力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杨娟 《现代经济探讨》2012,(8):43-46,82
贫富悖论令人不解、令人愤怒,但是无论是"资源诅咒"还是"金银诅咒",都不能解释贫富悖论的本质,也无助于我们有效摆脱贫富悖论。从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视角看,财富与权力的耦合效应是贫富差距扩大化产生贫富悖论的深层原因,当下的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权力资本是其负面效应的产物;而加强民主监督、依法治国、以人为本应成为其发挥积极效应的重要保障;消解贫富悖论应建立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平等原则,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议和谐社会制度正义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的制度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建构的正当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义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正义的转换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制度不治的现象正需要通过这种转换而实现和谐社会建构更公平的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的制度正义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制度即正义、制度保障正义、制度产生正义、制度正义是一种契约正义、制度正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是以物质生产作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程序性辩护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分析我国的现状,最后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节俭理论的模糊认识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节俭悖论”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实践上的悖论,与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大相径庭,无法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因此,亟需构建一个与循环经济相协调并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节俭理论。适度节俭是走出“悖论”,实现循环经济的突破口,是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的理性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BIT的核心条款之一,目前对该条款的适用焦点在于可否适用于程序性规定。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最惠国条款的规定(草案)》对其使用规定了四项条件。通过考察相关案例并对照分析,本文认为该条款的适用应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的文本分析方法为首要依据,中国在与非洲各国签订BIT时,应积极主张将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于争议解决程序性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刘健 《时代经贸》2013,(12):184-185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延永玲 《经济师》2015,(3):103-104
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学教育创新、法学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针对制约法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和举措。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