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经济师》2019,(2)
文章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辽宁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门槛变量的最优规制区间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更为显著,其余变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越 《经贸实践》2016,(10):4-5
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研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针对区域特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通过OLS、DIFF GMM、SYS GMM3种基准线性回归方法论证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以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构建以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随着地区腐败程度加深,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以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跨越门槛点后O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依次增强。最后,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即期冲击。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单位变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正向冲击且持续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最为迅速但后期持续性较弱,地区腐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随着OFDI逆向技术溢出水平提升,该正向推动作用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变化态势;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表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据此,提出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OFDI政策,以期驱动区域创新绩效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研发成果反馈效应、产业集群效应、人员流动效应、市场竞争效应和公共效应获得了国外技术溢出,通过知识、人才与技术资源跨国流动将技术溢出传递回母国后,逆向技术溢出再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促进国内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上升。运用CEPII BACI数据库中的海关6位编码的出口数据与ISIC REV.4行业代码进行匹配,得到各个行业编码下的2位出口数据,基于行业角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有利于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水平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和22个东道国面板数据,基于国际R&D溢出模型和包含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金融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且与金融发展水平、国内R&D活动和经济开放度对TFP均呈现显著正向效应,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是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而西部地区溢出效应不明显;三是中国东部地区金融发展对TFP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虽表现出正相关性,但不显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金融发展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高于中部地区,地方经济增长水平与金融发展并不呈现显著相关性。如何充分利用OFDI与金融发展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8.
投资动机在中国OFDI区位选择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140个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及相关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投资动机、制度距离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作用关联。结果表明,中国OFDI的确受投资动机的驱使,但制度距离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着负向调节作用,进而削弱投资动机的驱动力。尽管如此,东道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也能削弱并逆转制度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意味着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别制度距离具有替补效应。换言之,如果该东道国具有较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则企业会较少考虑国别制度距离带来的高昂成本,选择在该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以获取逆向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得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两个中介变量,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OFDI未显现出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而呈弱负效应,但通过以下两条路径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一定正向效应,即"OFDI→国内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和"OFDI→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分区域看,东部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为负值,中部地区的正向直接效应最为显著,西部地区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OFDI通过国内研发投入产生的间接效应,仅在西部地区较为显著;OFDI通过促进国内研发投入再带动人力资本产生的间接效应,在东中部为正、西部为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2003-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3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的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东道国研发(R&D)支出、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制度环境是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因素。同时,本文以技术差距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差距存在单一门槛值,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技术差距较大时,技术差距对逆向技术溢出产生了正向影响;当技术差距缩小后,正相关关系仍然存在,但影响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3-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以R&D人员投入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FDI与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稳健性结论:FDI和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具有双门槛效应,FDI溢出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而OFDI溢出则呈现先降后升特征;R&D人员投入、R&D资本积累、城镇化水平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而金融成熟度未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可能对R&D人力投入较高省份产生抑制作用;2003-2016年跨越R&D人员投入中、高门槛的省份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笔者利用我国2000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创新能力的逆向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解析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对国内模仿创新的能力存在逆向溢出效应,而对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均产生了抑制作用,最终对总体创新能力有抑制作用,但各层面的影响在统计上均不显著;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RD基础水平等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影响作用。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了鼓励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着力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全球学习能力、加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对外投资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OFDI不同进入方式的逆向技术溢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视角,利用1991-2010年的数据,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对国内技术创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地投资对发明专利的长期影响为负,且影响显著;短期影响为负,但影响不显著。绿地投资对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负,但影响不显著;跨国并购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均为正,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玉柱 《时代经贸》2011,(12):74-75
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猛发展,而且愈来愈多的企业的oDI是以获取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在这种形势下,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企业ODI区位选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因素,很少有研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区位选择的影响的文章,因此,本文以中国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来探讨该效应对我ODI区位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该效应在不同地域和技术条件下的表现尚不确定,从而使以企业为对象的微观层面研究具有一定价值。考察了企业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在企业研发强度达到某一门槛值后,能够实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未达到该门槛值之前,会出现无法实现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瓶颈阶段。企业应积极利用不同效应机制的适用阶段,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并通过联合、共性平台利用等途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和吸收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对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母国技术进步,且在各区域制度环境和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地区差异,积极而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西部地区;(2)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新兴经济体能否获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在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条件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边际效应趋于平缓.因此,新兴经济体应鼓励技术寻求型OFDI,优化OFDI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母国自身的制度环境质量;提高对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异质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新兴经济体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19.
狄振鹏 《技术经济》2020,39(4):11-16
通过梳理以往文献并采集我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创新模式的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整体还是从分地区来看,OFDI均存在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内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于OFDI,且其仅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大;OFDI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模仿创新,说明OFDI的自主创新外溢效果更强;另外,研究还发现目前我国的研发人员力量相对薄弱,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高端科研人员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直接对外投资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