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瑞洁 《中国商人》2024,(3):238-239
<正>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应对金融风险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2013年3月31日,应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功启动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简称“网联平台”)的试运行。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发布的银支付[2017]209号文《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银行账户相关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平台进行,这要求包括微信和支付宝在内的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全面接入网联平台,结束了原有的直连模式。这一变革标志着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进入新时代,预示着行业将以全新的“网联模式”向前发展,结束了以往的混乱无序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达 《商业研究》2018,(2):161-166
近年来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以支付为基础,逐渐衍生出征信、互联网小贷等金融功能,并积极参与到电商消费信贷发放环节。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本文构建网购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网购消费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刻画双方的策略演化过程,得出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衍生价值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最后,对衍生价值未来的演化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消费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已经逐渐适应了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相关费用的方式,并且,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功能日益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将会获得更大范围内的推广。然而,由于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增长,对传统银行部分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在概述第三方支付的同时,从多个方面分析第三方支付对传统银行带来的冲击进行讨论,并对新形势下的银行发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以帮助传统银行业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杨晨 《财经界(学术)》2014,(12):114-117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方式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运而生,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占据了很大市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兴起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主张以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尽管第三方支付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在法律监管方面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监管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供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支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金融创新平台,支撑了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还对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完善现代金融功能方面有重要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给人们进行网上支付带来了便利。然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文章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并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金融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时期,第三方支付成为人们进行业务办理和生活需求解决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冲击。对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并探究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中商业银行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晨 《财经界(学术)》2014,(18):114-117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方式之一,在这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运而生,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已经占据了很大市场。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兴起的过程中,消费者的消费主张以及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尽管第三方支付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在法律监管方面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本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监管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供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众筹融资,P2P网络借贷平台,第三方支付等模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领域。P2P平台作为资金的归集者,向平台的投资者融集资金,并将归集完成的资金最终支付给借款人,相比第三方支付,借贷业务流程简单,但存在较大的道德风险。营改增后在会计处理方面,P2P网络借贷处理较为麻烦,第三方支付较为简单。现行会计准则、监管制度还不完善,财务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财会人员进一步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核算。  相似文献   

9.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了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尤其在中国市场,业务规模飞速发展。通过介绍第三方支付含义及发展模式,梳理了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并就第三方支付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常树森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277-278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支付模式,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阐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基本情况,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及市场发展障碍,并提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发展带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成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范围随之扩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银行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分别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产生的影响,以A商业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为例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商业银行提升盈利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为消费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跨境消费空间,互联网支付业务在国际环境中迅速发展。互联网支付包括了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直接支付等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凭借第三方参与交易使得交易更加可信、安全、方便等特点迅速占领市场。支付宝是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已经开通了境外收单、小额贸易担保交易、海外退税、外汇支付、学费支付、国际汇款等业务。支付宝的跨境业务对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人们的理财观念在不断增强,这时准入门槛较低、支取快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速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进行自身的理财和储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理财模式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理财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存在于第三方支付中的风险和隐患,并根据相应的风险控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伴随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实践过程中,交易双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款项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小订单货款、尾款、样品费等常常通过更为便捷的在线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我国出口业务中,常见的线上第三方支付工具包括支付宝、Paypal、Moneybookers等,付款人和收款人通过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用户账户,就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线上结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迅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得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了冲击。现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提供针对性的个人消费贷款;优化支付手段;创新理财业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环境下面临的最大交易障碍是网上支付中的信用问题,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解决目前电子商务中支付信用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效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我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商》2015,(42)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在网上支付的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建立与商家和顾客之间,具有安全有效、便捷、成本低的资金流通等特点,能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的支付压力,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本文主要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模式,进一步分析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第三方支付平台",就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第三方平台提供商通过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在商家和银行之间建立连接,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职能,从而实现从消费者到商家之间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的一个平台。第三方支付市场是一种新型产业。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对优势及其发展的分析,针对第三方支付方面的金融监管缺位,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互联网金融正在蓬勃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时代的金融创新模式,也使中国的金融竞争格局发生巨大改变。随着第三方支付在消费、理财、跨境转账和个人应用等领域的不断开拓,其在线上与线下不同场景的广泛布局实现了支付功能的全覆盖。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下第三方支付的现状及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调查法研究人们使用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的感受,并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第三方支付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步运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金融的异军突起,众多电商企业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大举进入传统金融服务的领地并逐渐形成与传统银行服务相抗衡的态势.因此,正确引领电商企业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对助推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金融制度改革以及金融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为此,要激励非金融机构介入金融创新,强化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监管并处理好金融机构的网银业务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