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群  韩锋 《经济师》2008,(10):66-67
文章分析了实施住房保障政策的必要性。总结了国外住房保障政策多元化选择的经验,为我们审视和反思本国住房保障政策提供重要参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个完整、高效、低成本、适合我国国情、更能体现社会公平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住房过滤理论的发展历史,运用住房过滤模型,分析我国"建公房""补砖头""补人头"三种住房保障模式的政策效果,认为我国应当增加需求方住房政策的供给,通过住房市场的有效过滤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问题.结合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经验,提出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赖华东  蔡靖方 《经济评论》2007,145(3):136-140
住宅过滤模型可以对住房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从微观角度进行定量分析,过滤是住宅本身市场价值的变化。在一个完备的住宅市场上,住宅实现商品化且具有异质性和服务的折旧性、存量房市场和房地产中介业成熟,市场的过滤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应用住宅过滤模型对住房保障政策进行分析,供给方政策在短期内可较好地解决低等质量住房短缺的问题,但政府负担较重,降低了住房市场效率;需求方政策有效提高了住房消费水平,降低了政府支出成本,保证了住房供应链条的连续性。因此,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短期内可实施供给方政策,长期来看都应转向需求方政策。  相似文献   

4.
将“小产权房”在有限产权的基础上合法化意义重大,与直接拆除小产权房以及补缴土地出让金这两种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方法相比,它显得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这样做的好处颇多。将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化”既可以避免直接拆除的巨大浪费,亦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种制度对小产权房的购房者亦是一件好事。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化”这种制度能提供一个缓冲地带。经济实力稍差的小产权房购房者可以暂不中请转化为“大产权”,但仍然可以合法地享有该房屋的无限期居住权,不至于无房可住。经济实力较好的小产权房购房者则可以通过补缴一定费用的方式获得房屋的“大产权”,得到国家对其房屋完整物权的确认,享有对其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6.
深圳市是我国最先探索和实施住房保障的城市。20多年来,深圳市在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创新保障性住房供应模式和管理制度以及实现住房保障与人口、环境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1,(4):75-F0002
2006-2010年无锡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建设、加快保障、优化服务为重点,以完成各年度目标任务为抓手全力推进落实,为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住房金融市场,是引入民间资金来解决居民住房保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摆脱住房保障的重负。通过对美国住宅金融市场改革方案的剖析,文章认为,住宅金融市场的发展往往面临住房保障滞后与财政风险增加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日渐严峻的住房保障问题要求政府对住宅金融市场提供显性或隐性支持;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支持又增加了政府的显性或隐性债务负担。对我国而言,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同样要注意政府债务负担问题,使我国政府在未来不致面临住房保障与财政风险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性,比具体的划分更为重要。·地方政府较多地依靠自身收入会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应取消税收返还,地方所减财力通过重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而加以统筹解决。·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的决策,应更加公开透明。·应当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实现地方债务融资的规范化,需要正式启动地方债。  相似文献   

10.
居住福利既包括居住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资源,又涉及与居住活动相关的经济因素、安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目前,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应当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项目,但其建设和分配面临居住空间分异、保障效率低下、居住福利缺失和不利于城市功能提升的困局。政府在加大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功能,调动社会资源,增加非产权的、具有保障功能的房源供给,通过供给与分配的多元化选择,摆脱单一化所面临的困局,达到改善居住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增值税转型实施后,增值税的扩围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改革将重构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格局.在现行财政体制框架下,转移支付制度是弥合地方政府利益受损的有效途径,而不同的转移支付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本文以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财政数据为基础,应用SPSS的相关分析,从财政均等化的维度来考量各转移支付方式.从而为增值税和营业税一体化改革下的转移支付方案选择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住房保障大规模推进阶段,各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着一些住房保障新模式,如淮安共有产权住房保障模式、上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新模式和香港"置安心计划"新政。这些住房保障新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当地居民住房困境,还丰富了已有的住房保障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首先分三个阶段简单描述了我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及阶段性特征,并通过第三阶段的政策分析指出我国"福利性"、"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供应不足,国民购房需求过剩等市场发展现状。其次介绍和比较了美国和日本以保障对象、住房存量、市场参与度等为参数的不同政策选择,并借鉴其经验分析了我国现有政策选择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及存在问题。最后在阐述建立和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政策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实施的具体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17.
张恒龙  葛骅 《经济经纬》2012,(1):132-136
笔者通过对中国3大类转移支付: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绩效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类型的转移支付由于政策设计初衷和运作机理不同,实现财政均等化的绩效也有所不同。而且,地区分配结构也是影响转移支付财政均等化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需要对现有的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各类补助资金的地区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住房保障政策效率,本文分别运用Prob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实证测算了北京市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瞄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从住房保障政策瞄准效率看,廉租房明显高于经济适用房,并且,随着政府保障能力的提升,提高住房保障收入标准和瞄准效率之间将是一个两难选择;(2)在住房保障收入标准较低时,一些显性指标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保障对象的辅助性工具;(3)从廉租房瞄准错误的原因看,目标家庭所在社区规模越大,出现第Ⅰ类瞄准错误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构建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与住房支付能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差异、收入差异为视角,利用2000-2006年我国29省市的数据检验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住宅价格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住房贷款利率和居住消费支出在中、西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医疗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部.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制定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