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探讨健康养老产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河南省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河南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业升级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能促进养生、养老、旅游、健身、食品、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压力,分析了河南省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特点,并且指出了当前河南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河南省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建议:要遵循服务内容上兼顾物质照料与精神慰藉、发展方式上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发展水平上要与各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原则,实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促进民办养老事业发展,大力发展社区为主导的居家养老模式,积极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康养旅游是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的"新蓝海",被认为是健康中国的助推剂。康养旅游产业是21世纪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对河南省旅游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讨。首先,从健康诉求和政策支持这两个方面阐述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其次从协同治理的三大主体(政府、企业和教育培训结构)入手,分析了产业融合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地产业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选择,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时下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对于实现"三农"发展是个重要突破。文章通过梳理我国近几年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有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已经围绕生态养老产业模式、乡村振兴路径、两者融合发展的路径及面临的难题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围绕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开展研究仍有巨大空间,尤其是在构建完善的生态养老产业指标体系、乡村振兴的衡量标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与机制、基于产业共生的区域协同共生等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聚焦后发展地区,必定取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养老产业已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本文从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智能新产品、精神文化休闲及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等五方面探索大数据在养老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以及大数据助推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养老产业是多个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服务产业。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首先从旅游养老产业的市场特征、影响效应、经营业态三个方面对国外旅游养老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其次,从旅游养老产业的市场特征、经营业态、发展模式以及地区旅游养老产业发展实践等四个方面对国内旅游养老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最后,对国内外研究的主要贡献和不足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产业融合是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的内在推动下,在传统产业边界出现的产业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经济现象。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南省已具备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已满足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应从创建良好外部环境、完善产业政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薇 《中国商论》2022,(19):153-155
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如何让老年群体享受高品质的生活、高质量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是现阶段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从深度老龄化趋势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太仓地区养老需求分析及深度老龄化趋势下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地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为太仓地区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为老龄化社会下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数字经济+智慧化养老”为对象,探究养老服务产业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分析数字化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障碍,并提出促进养老数字化发展的途径,希望促使数字经济与养老服务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6—2013年河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星级饭店与河南文化产业关联性最高,旅游从业人员数、旅行社数、A 级景区数量和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同河南文化产业关联度较高,旅游总收入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影响最小。提出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融合拓展实现市场渗透,加大对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者综合素质,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融合竞争力,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技术优势和旅游产品特性,提升产业融合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省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点和问题,日本、韩国、荷兰、德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及国内各地的特色化经营,对河南省创新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培育多元经营主体、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等方面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桃产业是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本文以核桃产业融合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产业融合和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为理论依据,分析该地核桃产业的现状并探索其融合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促进成县核桃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审议通过标志着全民健康正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此为契机,中国的健康产业开启了新纪元。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农业、医药、旅游、教育等资源,在发展健康产业这一领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助推经济增长。当前,黑龙江省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健康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健康产业附加值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黑龙江省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食品方面作为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及人才流失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为满足黑龙江省不断提高的养老服务和产品需求,全面提高康养产业产品及服务质量,促进康养产业蓬勃发展,黑龙江省健康养老产业亟待提质扩容。借鉴发达国家康养产业提质扩容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人才队伍、规范行业体系、构建特色社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已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索日久,养老产业已成为当下的朝阳产业。依托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主体战略、机会和政府角色六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其中生产要素的不断完善是其发展的基本条件,需求条件的逐步发展是养老产业走向成熟的内在驱动力,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进步是养老产业的外部动力,产业主体战略是养老产业前进的指南针,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和城市发展速度为其提供了机会,政府的适度扶持和干预为其打造了积极健康的产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候鸟式"休闲养老产业不仅是海南面向老龄社会、休闲时代、互联网背景的一种产业发展选择,更是立足海南品牌资源,对接国际旅游岛品牌战略的一种理性判断。为了让"候鸟式"休闲养老产业发展成为海南的品牌产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产业品牌之路的制约因素,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大旅游"理念;虚心借鉴佛罗里达产业发展经验;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各级政府—社会力量"立体式养老产业扶持体系;积极探索"长期休闲养老""分时度假休闲"等具有海南特色的"候鸟式"休闲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扩大有效供给,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是推动养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加快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减轻政府面临的社会压力。通过分析产城融合与养老产业的关系出发,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进一步研究了外包-竞争模式;养老产业园区模式等养老产业的不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阶段,养老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探究"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发展十分符合目前的社会情况,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的必要性,以合肥市为例,探究合肥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分析该产业当前发展面临的阻碍,并对该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具有强大且广阔的前景和市场。健康产业为人们健康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养老产业为老年人提供商品、设施及服务,满足其特殊需要。养生产业满足人类健康养生需求。基于波特钻石理论的基础,对广西健康养老养生旅游产业进行分析,广西省中草药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长寿之乡,人口老龄化较为普遍,健康养老养生产业供不应求,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人才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政府引导,导致了产业发展受限,尚未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产业体系。广西健康养老养生产业要抓住市场需求,合理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融合力度,建立良好竞合关系,利用政府职能,加大产业投入,并打开国际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为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和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