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实效。作为依托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地方性高校在构建校地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更具一定的现实条件。因此,地方性高校应抓住地方优势,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共建校地合作模式。并通过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地方政府支持体系的构建、校地协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来保证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发展方向。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某应用型地方院校的部分专业在创新创业动机、思路及制约因素等方面开展了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有余、规划不足,所选行业、地点与学生的专业、经历密切相关,学生对创业的期望与选择存在个体性差异,阻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问题是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并从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培养关乎国家未来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修养的大学生的重要手段。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培养不仅要以高校为主阵地,各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也应承担起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本文将从高校、政府、社会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德育培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实践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当前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能否理论联系实际,从课堂走向生产实践第一线,创业能力是关键突破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型人才,应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把握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学生和公众六方共同需求,定位共同利益的协同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运用社会资本和协同创新理论,构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为主的创业实践协同育人平台,以此增强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政府高校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项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大胆提出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战略,依托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开创以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高层次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大合作力度,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一方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更是以此为导向激励广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推进政府和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6.
《商》2015,(2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令创业成为当代青年普遍关注的主题,在微时代的信息覆盖下,大学生微创业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培养微创业意识、提升微创业能力、培育微创业精神三个目标,提出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旨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构架并更好推进适应世情、国情、校情、学情的创业实践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出现,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愈加重视,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不足。由此,通过文献查阅与总结,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模型,进而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特征,为高校或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方向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从创新创业培训、企业轮岗实习、创业方案策划、市场跑盘等方面论述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创新已然成为社会热门词汇之一,高校、政府、企业等各方给以了较大的关注,但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明显不够,培养途径比较单一。本文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途径做出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资源是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创业资源是高校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资源整合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立足甘孜州大渡河流域资源和地方民族高校实际,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基于创业资源要素分析,分析校地协同发展困境,探究“校地联动,双向赋能”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地协同发展模式,提出资源赋能地方民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前面学者对大学生公益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及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出发,结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提出3种地方应用型高校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别是开设公益创业精英班,实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倡导教师领队,实行师生共促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走出去,实施校内外联合递进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业创新教育。目前,国内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创新性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创业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不一致及缺少创业教育特点等误区。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的经验,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是在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前提下,侧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并重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具备创业创新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存在概念界定不清、专业关联度不强、重理论面授轻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配比率低等问题的情况下,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结构四个核心要素为抓手,强化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意识观念,加大"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融合,实现合理构建地方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差异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渗透于人们生活中各个角落的重要技术,"互联网+"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名词。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思维的引入并不高,这造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的局限性较高,也不利于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能够更好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以"互联网+"背景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全社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下,各大高校为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努力将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指导以及在创新创业平台搭建等多方面都显现出许多问题。本文拟从学生团队、教师指导、学校教育和企业多元化支持等几个方面提出优化方案,希望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实践能力。各高校积极采取行动,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沙盘模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和跨界融合创新的兴起,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此种情况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探寻行之有效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逐渐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人才。着重分析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而探讨跨界融合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提出可行性意见:通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念、跨界融合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有效措施对跨界融合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东北振兴”已成为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输出高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从东北地区经济振兴视角分析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质和现状,从培养模式转变、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与孵化机制等四方面,探究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期达到促进培养适应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加快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完成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希望通过这一举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推动高质量大学创业就业,并将高校众创空间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机制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