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健 《生产力研究》2012,(4):100-102
"囚徒困境"博弈反映出了人类社会中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深层次矛盾。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合作的是以自身利益为代价来提高别人利益的行为,它的存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通过基于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可以刻画出有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微观个体之间的互动,并进而反映出系统中合作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演化博弈的和谐社会构建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产业的低碳转型涉及企业、政府,其中政府部门包括环保部门和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部门。在分析环保部门、经济部门及企业的行为动机和利益取向的基础上,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方法推导各主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部门利益时,环境政策及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能很好地促进企业的低碳转型;考虑部门利益时,企业的低碳转型会对环保部门、经济部门的监管成本及部门利益产生影响,从而对产业低碳转型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部门利益博弈的基础上,运用机制设计理论,从公共选择角度分析了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良性互动,从信息共享角度探讨部门间的协调,对产业低碳转型机制的设计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煌  王相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7):272-275,295
农村学校的撤并实质是对农村原有办学格局和利益关系的一次调整。布局调整后,地方政府、家庭、学校原有的利益均衡格局被打破,不同主体之间以利益为轴心的新一轮博弈成为必然。以地方政府和学生家长作为利益博弈中的局中人,深入分析两者在农村学校撤并中的博弈策略、过程和行为逻辑。结果表明,在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处于弱势的学生家长由于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而不得不采取"非常规行动"策略,而相对强势的地方政府因政策执行信心不足,博弈策略相对单一,根据学生家长的策略见招拆招,当双方博弈陷入僵局,学校的参与会使博弈达到均衡。最后,提出建立农村学校撤并标准评价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农村学校撤并应坚持以人为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宅基地换房"模式中相关利益主体为着眼点,如果运用案例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对"宅基地换房"过程中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农民个人"权利与利益"的博弈策略和过程、博弈的不对等利益分配结果展开研究即会发现,公平、规范的博弈平台的缺失导致相对弱势的农民群体在博弈中损失部分利益。应该重视农民享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分配的权利,构建一整套公平、透明的博弈规则,更多地考虑农民个人利益,实现各方利益均衡,以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直面充满纷争的不确定性世界,如何走出每个主体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囚徒困境"和"公用地的悲剧",二人博弈有助于看清楚博弈双方策略选择、主体行为,以及推断出主体的心理、偏好、概率等,从而有利于达成一定的共识;三人博弈有助于探讨从具有强制力的"第三方"来解决集体行动合作难题的效度与不足;要想更彻底些提供可能性的合作策略,还得依赖于自我博弈的内心独白和道德反思,运用实践理性能力把主体性与道德的"定言命令"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多重分割的社保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演化博弈论为分析制度对个体就业行为提供了方法,通过博弈分析可以明晰社保制度和劳动力就业选择行为之间的互动路径,从而解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民工潮"、"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及公务员"热"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博弈通常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对弈各方均按各自最优决策博弈,以达到个体效率的最大,但由于各方的不合作,个体理性并不一定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人力资源竞争、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等方面。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区域由非合作走向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均衡污染治理博弈的可能性在于:政府在对污染企业适度的监管调控保护中,促进社区发展繁荣;污染企业与社区在"双赢"中良性合作互动。居于强势地位的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可能导致社区的生态环保利益受损。而随着社区参与污染治理博弈的均衡作用发挥,寻找到三者利益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艰难平衡,可改变三者间的博弈失衡格局,促进生态环保污染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分层以及由此而来的阶层博弈正在多向度、多层次地影响着我国政治系统的稳定。正视阶层博弈的客观存在,并通过政府规制为各阶层营造一个公平、公开的"博弈"环境,将其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彰显其对政治系统的正效应,消弭其不利于政治稳定的负效应,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已成为有效地协调和整合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在动态中实现我国政治稳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近来与他涉行为(other-regarding behaviors)以及对别人他涉行为做出信任决策相关的神经经济学证据。证据显示:人们可以从(1)社会困境(social dilemma,以下简称SD)博弈的相互合作行为,与(2)惩罚不公平行为中,获得非金钱利益的效用。这样,SD博弈中的相互合作与惩罚搭便车者的行为不是非理性的,把它们看作具有相应社会偏好的人们的理性行为则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我们也报告了一些新近的检验神经肽催产素((neuropeptide Oxytocin)对序贯SD博弈中信任行为和可信任行为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动物的研究已经证明:催产素是引致亲社会行为的一种激素,这暗示着它也可以引起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实际上,研究显示:注入催产素的个体展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这意味着催产素对个体社会偏好的某些方面具有直接的影响。然而,有趣的是,尽管催产素影响到信任行为,但它对个体的可信赖性却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集体信誉的理论分析——组织内部逆向选择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建立在重复博弈模型上的逆向选择问题称为信誉理论,该理论主要研究博弈参与者如何通过树立信誉实现在非合作博弈中的合作均衡。传统的信誉理论涉及的多是个体的信誉问题,但是当个体信息无法传递时,个体信誉便无法发挥作用。此时,公众通常会对拥有相同标识的集体形成一个整体判断,与个体利益相关的是他们拥有的集体信誉。本文考察了集团内部存在不同类型个体时集体信誉维护的问题,本文称为内部逆向选择问题。我们发现,由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差异,导致集体信誉的激励作用要弱于传统的个体信誉的作用。此外,由于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最终即使可以有效激励集团成员最大限度地维护集体利益,如果公众信念更新相对麻木,仍会造成经济运行无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新古典经济学是研究既定制度下个体理性行为的学说,而社会制度的确立原则不同于属于个体的行为原则,因为社会制度涉及到众多社会性因素。不幸的是,流行的新制度主义恰恰舍弃了包括伦理、历史和权力等社会性因素,而试图把制度分析纳入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它或者基于博弈均衡来分析和解释那些正式规则,或者基于理性建模的互动行为分析来构设社会制度。正是基于这种抽象思维,新制度主义必然不能真正剖析制度的产生和演化,舍弃权力结构的博弈均衡所构设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胡大见 《经济论坛》2009,(16):83-84,101
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就必然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在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群体的博弈行为中,我们可以将群体博弈按照某一因素进行时间序贯化,即形成多阶段有限重复博弈。在多次重复博弈中,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存在着参与双方的“合作”的可能性。为了实现持续的利益最大化,就存在着房地产企业的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共享资源在人类的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共享资源治理的收益引发了群体内部的信任与合作问题。传统理论的个体假设是狭隘、过度抽象的完全理性,忽视了个体基于现实场景中的决策和行为选择,因而无法获得符合现实的理论解释。一个群体能够依靠规则、组织机构等正式制度以及群体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实现治理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分享、对合作行为给予激励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从而通过群体性合作实现共享资源的治理。因而问题就转为分析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决策和行为选择中能否通过策略互动实现自我实施的规则与群体规范,实现共享资源自发治理的群体秩序,通过两阶段模型说明了异质性个体在实现正式的制度供给和内生的群体规范方面的作用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群体性合作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关系,探讨三个主体的行为和策略选择特征,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本质上是通过宏观层次的"选择"和微观层次的"突变"而逐步达成进化博弈均衡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同时兼顾三个主体的利益;保证宏观"选择"机制的健全;鼓励微观层次的"突变".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诉讼存在复杂的多方利益博弈,企业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把握博弈的所有方面,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企业应该动态地实施机会窗口策略。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即1968年德姆塞茨发表了《交易成本》一文,揭开了这一理论的序幕。它主要研究证券市场价格决定的微观机制及其相关问题。在传统的瓦尔拉斯均衡中,研究证券市场价格的决定是把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充其量引入一个拍卖人,而没有考虑市场参与者作为微观个体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市场交易机制就像一个黑箱,具体里面的参与者如何从个体优化的角度进行互动博弈来影响价格的形成没有考察。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定价则是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之间如何利用信息进行互动博弈形成价格。事实上,传统理论隐含了证券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现实的市场由于存在交易费用(如存货成本)、不对称信息,是不完全竞争的。因此进行市场微观结构分析能更好地刻画市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人类是一种群居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则是社交过程中的润滑剂,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人际信任在心理学、 社会学和经济学中都是争相研究的热点.影响人际信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绪在人类的社交行为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与陌生人相处时,此时此刻情绪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你的行为.过往研究显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更多地表现出对其他人积极的评价并信任对方;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更多地表现出对其他人消极的评价并怀疑对方.但是也存在争议和不足: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情绪状态只是其中一方面,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情绪状态不仅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以往研究少有细分具体的情绪;研究多采用单次信任博弈的方式来测量信任这一因变量,少有研究多次博弈中信任的变化.因此,以下问题值得未来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和关注:(1)人际信任为因变量时,考虑其他可能与情绪自变量产生交互作用的变量(2)某一具体的、 相关的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3)采用多次信任博弈来研究信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地产开发商和有物流需求的企业的合作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物流地产供需双方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初始状态、不同复制动态方程下的地产开发商和有较大物流需求的企业的演化博弈策略。通过分析不同策略下博弈双方的行为及收益,认为在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各方应该考虑合作剩余收益、租金和物流地产的开发成本等因素,按照合作剩余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从长远角度考虑博弈双方的利益来制定双赢策略,从而促进物流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