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十分普遍,而民营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陷入的资金危机对其自身业绩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本研究集中于了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分析股权质押成因和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提供短期解套路径选择。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成因主要有:一是公司大股东缺乏资金,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股权及其收益,因此选择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以获取资金;二是股权质押融资操作程序较传统融资方式更简单,审批流程快,所受约束较少。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主要有:(1)崩盘风险;(2)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短期内的解套路径主要有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寻求合作伙伴资金支持,长期应鼓励大股东承担责任和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不断普及,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过高,所引致的代理问题带来公司价值的降低远高于质押行为的正面效应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释股权质押行为的利弊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文选取FH公司作为案例对股权质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大股东侵蚀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上市公司应该增加股权质押行为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银行采取从紧的信贷政策,使得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资金越来越困难,同时,股权质押以其融资便利、质押比例高、市值规模大等特点,且能够在为企业缓解流动资金不足以及融资约束的问题的同时,保证股东的股权不变.这也使其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选择.但与此同时,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也日渐凸显.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比例较大时会加剧股...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质押这种财务融资策略越来越受到大股东的青睐。股权质押一方面能解决大股东的资金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公司带来控制权转移风险和杠杆风险。本文基于学者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成果,从股权质押动机、风险入手,剖析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股权质押作为一项新兴的融资工具,正在被上市公司广泛使用,但是2018年上半年股票下跌期间引发的股权质押爆仓风险引发了市场的重点关注与思考。本文对股权质押的动机、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与应对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促进上市公司合理规避股权质押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促进监管部门加强股权质押风险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多加 《北方经贸》2020,(1):118-119,135
股权质押这种融资方式迎来了井喷式的增长,成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个常见的现象,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阅读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以上市公司和公司股东这两个角度来梳理股权质押的动因及风险的相关文献,从上市公司、公司股东、监管机构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熊礼慧  朱新蓉  李言 《财贸经济》2021,42(10):87-101
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股权质押与股市风险的关系.具体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与极端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股价波动风险,也会增加股票特质风险,股权质押对股价波动风险的影响大于对特质风险的影响;(2)相比于极端上涨市场风险,股权质押对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影响更大,股权质押对危机时期极端下跌市场风险的加剧作用更大;(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缓解,原因是控股股东将融入资金大量用于自身和第三方,只将少量资金用于上市公司.因此,本文结合结论提出了建议,以期在制度、操作等层面更好地规范股权质押业务,为防范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过去几年,我国二级市场上的股权质押规模不断扩大,一度达到股市总市值的10%以上。随着股权质押融资解压期限的集中到来,股权质押融资违约风险不断暴露。以A公司为例,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违约进行研究,对股权质押融资违约可能的原因以及对大股东、中小股东、质押权人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主体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股权质押在解决控股股东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也会增大其控制权转移风险,慈善捐赠可能会缓解这种风险.然而,慈善捐赠会使公司资金流出,控股股东因此会权衡成本收益来选择慈善捐赠的时机,并考虑其他备选方法.本文选取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公司慈善捐赠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不同股权质押区间,慈善捐赠与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之间具有共存或替代关系,公司会作出策略性选择以缓冲控制权转移风险.分析师关注使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成了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加深了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方式的理解,有助于他们采取相应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型的融资方式,股权质押获得了企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影响下的股权质押风险爆发,股权质押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与反应受到资本市场的重视与关注。因此,本文对面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的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进行研究,了解股权质押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并集中优化其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来预防与控制股权质押风险。  相似文献   

13.
自从证券公司能够从事股权质押业务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数量和比例快速增加.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操作便捷的融资方式,成了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时的不二之选.影视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尤其偏好股权质押,不少企业质押比例超过80%.目前,针对股权质押的案例研究也并不多.因此,论文选取印纪传媒作为研究对象,对高比例股权质押给上市公司带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9)
<正>在大谈财务杠杆的今天,股权质押融资已大兴其道,不再带有任何的神秘色彩,早已成为融资人、券商、银行、信托、基金子公司和其他形形色色资金方、通道方的一道家常菜。首先我们了解下股权质押融资业务。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包括场内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场外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其中场内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包括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和中国证券业协会规定的其他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等;场外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包括股权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比例、公司治理以及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展开研究,选取2017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相关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及上市公司年报。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与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成正比关系,上市公司董事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现象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比例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现象,如何全面理解股权质押是学术界的焦点。区别于以往研究仅关注质押数量,文章基于手工整理的初始质押股票价格,度量股权质押压力,研究其对创新“粉饰”的影响。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股权质押压力越大,企业通过创新粉饰提升股价的现象越严重;在平仓风险更高、企业经营压力越大时,股权质押压力对创新粉饰的影响更强。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股权质押的重要影响,为纾解股权质押风险、推动创新强国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银亿股份较高的股权质押比例入手,分析了其股权质押的动机,发现前期股权质押融资用于支持上市公司转型,而后期大股东开始利用股权质押及现金分红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基于此案例提出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既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也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外公司以债务融资为主的情况,而是以股权融资为主。单从融资成本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股权融资偏好行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能因增发新股和配股从流通股股东攫取特殊利益,公司经理因股权融资所面临的筹资风险小、可支配现金多、职位消费有保障,而因债务融资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和职业风险,从而使经理人偏好股权融资而不偏好于负债融资。经理人的这种机会主义倾向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内部人控制是股权融资偏好的制度因素,信息失灵、债券市场发展缓慢更加剧了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股权质押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融资方式,控股股东在进行股权质押后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一系列的经济后果;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在促进高管为实现激励结果、努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15年~2019年财务数据研究得出:股权质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业绩,而股权激励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公司业绩,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