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障碍主要是农民环境权的缺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欠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村专门领域立法缺失,农村环境执法管理体制缺陷。因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对策包括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意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在产业整体规划、农村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解决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搞好整体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8)
多年来,山西在开采煤炭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破坏如何修复、如何治理,涉及到很多方面,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从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公众参与三方面,剖析了当前山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保护旨在实现生态文明社会,法律是重要保护手段。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都存在诸多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环境法治要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功能、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功能以及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守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格局稳步形成,生态环境立法逐步加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立法作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的有益补充,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经验借鉴。文章以山西为例,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立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维辨识,并提出了完善建议和立法展望。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一直被誉为"鱼米之乡"的苏南也面临着水源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针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水资源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包括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宣传教育;逐步推进农村水资源整治,保障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笔者拟结合农村实际就生态农业发展问题作一点探讨。一、生态农业的含义与特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  相似文献   

8.
治理和改善农村环境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农村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宏观指导环境治理;树立整体意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培育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在“重发展,轻环保;重生产,轻生态”的思想影响下,分析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复合污染的原因,最后,结合当前农村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实际问题,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鹏 《大陆桥视野》2013,(24):92-9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发展力度也开始向农村倾斜,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必将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推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进程,应当在提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的同时,找出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从立法的层面上,分析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不足并及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形成一套系统的法律体系,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剖析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农村生态环境复合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如何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系统考察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机制,金融抑制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突出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问题又是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文章探讨了民族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框架体系,包括建立持续的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公私合营投融资运作模式、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及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激励制度,以期在投融资机制上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与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加强,现有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还存在严重不足,基于此,笔者对农业生态补偿立法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思路,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鞠欢 《现代经济信息》2012,(21):277-278
生态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都离不开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民生活质量。应从关注具体的农村环保方案,从观念以及农村整体环境治理入手,尤其要注重政府环境管理和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职能,才能建立起湖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中环境保护比较完整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广为关注的热点.从生态旅游的视角研究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分析方法,在研究水源区生态环境概况及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旅游是促进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选择产业,并提出了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进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要开展水土保持、绿化江山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要加强公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要结合新农村改造,重新布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居民新区;要建立完善的环境检测体系、生态及水资源补偿机制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城乡居民能否呼吸到新鲜空气、能否饮用到干净水源、能否吃上放心的粮食蔬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对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阿坝州农村环保工作还处在一个起步、摸索和加强阶段。阿坝州属边远地区,北部草原气候冬长夏短,南部高山河谷气候干旱恶劣,地质结构差,生态脆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国家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17.
南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正成为周边国家最严峻的挑战之一。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南海生态环境逐渐成为周边国家的共同愿景和迫切需求。立足于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进展,提出在南沙开展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建设、渔业资源共同养护和油污损害预防及处理等领域优先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湖北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业节水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最后指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晴  金荣学 《当代经济》2006,(22):33-34
首先对湖北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业节水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三个方面提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最后指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重视,而农村环境保护的好坏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当今时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极其尖锐,不仅涉及到农民的身体健康,还阻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当今我国的必然选择。对新农村生态文明问题的探析,对解决当今农村经济社会资源问题,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