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制度安排,核心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相继出台。鼓励国有企业整合所属培训机构,并向企业大学、职业教育集团等转型;强调要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支持企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积极面向小微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共享融合,需要社会各界顺势而为、汇智聚力,而这仅靠一个企业大学是远远不够的。为着力打造聚合内外部资源、融合创新发展的平台,建行研修中心顺势而为,以科技整合建行多渠道碎片化的软硬件培训资源,搭建与高校的高水平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2.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校企合作要实现双赢,要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校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适时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满足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共同诉求,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产教融合存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脱节、高校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及服务能力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构建企业核心人才竞争力、提升学校人才社会服务水平、有助于国家整合人才教育资源三个方面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文章针对产教融合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进行的必要性,从构建开放的人才办学生态系统、进行深度模块化人才教学改革、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明确目标定位后走错位发展之路四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借此希望能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2)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通过校企共建"亚马逊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进行产教融合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探索: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推行"E+E""P+P"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旅游职教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以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或者技能大师为依托,组建“双主体”大师工作室,组织创业团队,基于企业真实需求和项目开展旅游项目合作,构建旅游职教生产性实训体系,做到企业助学、学生研学和反哺教学,构建符合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利益的产教融合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优化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徐红迎 《大陆桥视野》2023,(3):57-59+62
连云港自贸片区建设所形成的地区产业集聚需要大量的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投入,这对于地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挑战。本研究认为驻地高等院校在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上定位存在不清晰,驻地高校与自贸区建设联动的软硬件建设不匹配,校企对接程度不高,以及高校内部产教融合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基于上述结论,研究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推进校企在专业设置上的深度合作;(2)实现校企之间“产学研”深度融合;(3)推进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4)政府多维支持产教融合发展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培养一批工匠型人才,成为实现实业振兴的内在需求。基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全面实施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从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基础环节入手,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工匠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校企合作工匠人才培养过程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成因。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共赢的工匠人才培养合作机制;重视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推动工匠精神扎根人心;优化产教“双师”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建设工匠师资;探索工匠人才培养标准,构建产教融合教学体系。这四个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现代工匠人才的路径,可以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挖掘促进中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力点,运用元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内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发现:①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企业研发人员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组织间层面的知识协同性、知识转移能力、信息沟通渠道及合作紧密度,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区域层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均能够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②区位因素、数据类型分别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政府经费资助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战略。基于产学研融合内涵,构建微观层面企业产学研融合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广度、深度和频度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正逐步迈向深度融合阶段;产学研融合广度和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强产学研融合广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削弱产学研融合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结论可拓展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发展产学研融合理论,为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效率偏低、机制不佳等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韩宁 《江南论坛》2023,(3):72-76
本文就近年来江苏省产教融合的总体情况与国内先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提出找准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教优势的契合点,推动创新资源落地转化,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完善协调配套机制,激发产教融合体系的运行活力等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发展要紧紧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创新,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围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本文从产学结合最典型的“校中厂”和“校中店”入手,研究外贸部的教学要素,改变传统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只仿不真的做法,将教学与生产实际、业务的拓展创利等融合在一起,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一个更完善、有效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达到“三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喜林 《经贸实践》2016,(7):230-231
产教深度融合,集教育教学、素质养成、技能历练、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既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又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深化产教融合,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与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应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趋势,积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在融合相关产业需求的同时,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重塑并优化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因此,从“产学研一体化”视角出发,围绕“服务区域、产教融合、职业导向”的特点,面向区域经济与行业的发展需求,重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因、现状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政策,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合作各方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动机也各不相同,企业偏重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分担、应对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偏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最后,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财政与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校的教学内容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市场上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企业需要更多掌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国务院、教育部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发展方向,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在此背景下,企业与学校需要将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新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粤东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现实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提出了加强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进而促进粤东北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7-2010年全国产学研合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总体合作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学研合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模式正在形成,但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综合合作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还有待提高。因此,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投入产出要素结构和纵向比较自身产学研合作状况,制定出符合技术有效与规模有效的合作优化方案,提高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构建了高校与政府、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淮安的实践证明,这种以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为基础、产学研专项资金为引导、产学研合作办公室为中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推动了高校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