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商》2015,(31):187-188
本文利用Sarma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期间中国绝大部分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都有进步,尽管进步程度不一;各个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差悬殊,表现为东部居上、中部居中,西部居下。且各个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鉴于此在提升中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时,要趋于差异化现状,推行差异化政策,从而有效提高其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惠金融提出的原因是金融排斥下经济稳定发展受阻,因此设计有效的普惠金融制度必须解决金融排斥问题,而不是所谓的持久性金融救助和政策补贴.中国金融排斥的主要类型是经济发展战略、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市场结构、社交关系支配、风险评估约束.解决金融排斥和提高金融包容,本质上要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排斥,使金融体系具备这样的功能——突破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瓶颈,为对社会发展有价值、有贡献的资金需求项目提供一种公平的融资机会.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调整现有的金融制度、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金融市场分层和提高竞争程度,而这些方法有效实施的基础仍然是公平、高效的法律体系和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苗艳芳 《现代商业》2020,(11):109-110
金融相斥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让很多弱势团体对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并未形成良好的获取途径,进而妨碍了资金流动,限制了经济增速。金融普惠性学说是在小额贷款与微型金融前提下建立的。在金融系统的构建中,普惠金融观念的确立不但能够缓解金融相斥的局面,提升各地域金融普惠性水准,并且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并且脱贫致富。本文笔者分析了有关资料,并对研究成果实施整合解析,探寻出一条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5.
自联合国2005年提出"金融包容性体系"的构建以来,金融包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为此,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金融包容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为金融包容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所谓普惠金融,其最终目的是让社会中的所有群体都能够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务。随着当前金融行业对于互联网的逐渐应用,使得普惠金融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能够使得交易成本大大下降,并且可以更好地为金融交易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显著的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但不可忽略的是现阶段下互联网金融在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急需解决,所以本文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措施,以求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信息时代,依托互联网形成的金融理念与金融管理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极大地拓宽了金融覆盖范围,推动了市场资本的流动与配置。普惠金融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普惠金融在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基于此,本文从普惠金融的概述出发,结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进入信息时代,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金融理念和管理方式得以发展,扩大了金融服务领域。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省面临国内外经济压力,引导金融扶贫资源聚焦贫困地区,努力推动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从普惠金融的内涵入手,客观描述了陕西省普惠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从普惠金融的供给方、需求方、政府等三个视角,剖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晶 《上海商业》2021,(6):52-54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我国金融必须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与互联网的结合是更高效的策略.普惠金融作为新兴金融模式,具有便捷、开放和包容的特色,因此普惠金融需要结合互联网特色解决自身问题.本文分析普惠金融的内涵以及发展机理,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测算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利用VAR模型检验我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发现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普惠制金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而非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在长期内则恰好相反;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了普惠制金融发展,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却起了阻碍作用,但普惠制金融受产业结构合理化冲击稳态收敛的速度慢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因此,为了扩大普惠制金融发展规模,政府应逐步弱化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程度,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刘海军  翟菲  孙怡蓓 《江苏商论》2020,(3):99-100,116
科技金融是一个互动的概念,科技金融的发展是以保持经济高速持续增长为目的。在当前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总体战略的目标之下,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研究和调查了近年来江苏省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之后,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区域环境金融日益受到国家重视.以江苏省为例,其在发展路径中曾遇到一些障碍,如排污权交易体系存在缺陷,绿色信贷发展受限,等等.有鉴于此,应大力推广排污权交易,加速发展绿色信贷,加快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环保投融资效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有序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农村普惠金融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断优化,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互联网金融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提出一些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国家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撑下,我国普惠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在普惠程度上与理想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创新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真正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普惠金融的概况,总结出了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策缺乏操作性、信息不健全、供需不匹配、资金配置不对称和成本收益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并从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机构创新和科技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普惠金融科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小额信贷 促进普惠金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额信贷是提高弱势群体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都在从事小额贷款业务,但小额贷款在客户判断、贷款依据、信贷员素质、管理体系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在身份定位、政策环境、税收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应该为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其利率能够覆盖风险,并适当定位小额贷款机构的性质,让其拥有贷款呆坏账核销自主权,在保证其不非法集资、限制其外部性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以满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也取得较大成效。但与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相比,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从金融机构分布、征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科技化程度、人们对普惠金融了解程度等方面分析中国和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差距,结合国外主要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及启示: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普惠金融机构进行理念、技术和产品创新,改善金融服务站模式。进而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家文化和社会信任是否会影响普惠金融的实践效果?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都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然而,一些实践中的困境和理论上的未尽议题促使我们从微观层面上对此进行重审.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信任促进了普惠金融的普及,而儒家文化的秉承与践行却弱化了普惠金融的惠及可能性;社会信任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社会关系推动的面向,而非文化推动的面向;儒家文化尚未渗透到社会信任体系之中——在金融意义上,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不表现在“信”的面向,而是嵌入到以“孝”为特征的家文化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经济收入对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普惠金融的制度框架设计应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基础,引入社会利益倾斜机制和社会权利能力赋予机制,体现对社会责任的应有担当;同时应充分借助儒家文化与社会发展相互“合意”的一面,以文化推动并实现金融在普惠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设施和优质的旅游服务,旅游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江苏省应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实施覆盖全省的旅游年卡(票),创新特色旅游服务项目,深化行政、行业、企业、学校合作、省际合作以及区域协同合作,健全景区(点)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江苏地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供销两旺的态势。缺乏强势农产品品牌,农产品物流不够成熟等因素成为江苏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重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加强涉农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等都能提高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