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西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难题,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样板,具有重大世界意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坚持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借助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利用1985—2013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总体偏向性以及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402,资本与劳动呈现互补特征,且中国的技术进步呈资本偏向性。指出:从技术进步偏向看,独立自主的发展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以及资本和技术的缺乏共同导致了目前中国的技术进步偏向;中国工业化向高技术发展仍会加强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并将引发一系列问题。认为短期内中国仍需维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应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3.
提高实际工资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在工业化进程中,技术进步的偏向影响实际工资的变化,即使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实际工资仍呈下降趋势;使用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实际工资则呈上升趋势。对影响实际工资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证实,我国当前技术进步是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实际工资有负向作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就要加大人力资本、教育和研究投资,推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向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转变。  相似文献   

4.
高玉林 《经济经纬》2005,1(1):96-99
资本的视角是指将资本视为企业核心要素,以资本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研究角度。劳动的视角是指将劳动视为企业主导要素,以劳动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研究角度。企业理论研究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选择应该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潮流;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其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劳动视角的。劳动视角与资本视角之间存在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空间,应该在坚持劳动视角的前提下兼顾资本视角。  相似文献   

5.
创新劳动能够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有利于培育、形成和发展创新劳动。现代产权制度能够维护创新劳动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创新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力的资本化及其转化为劳动者的股份,是一种具有长期稳定激励创新劳动的制度安排。深化创新劳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认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理论建设,能够丰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李鑫  王朋岗 《经济论坛》2023,(12):15-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同时也是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为基础进行的理论创新。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的资本与劳动要素发生了新变化,需要重新探究并展望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的制定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以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要保障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深化《手稿》中资本理论的再研究,对习近平提出的“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手稿》先后提出的资本的“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阐明资本运动既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又受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制约的特征;资本是生产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与劳动相对立的生产要素,也是生产资本在价值转移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的“普照的光”,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总体中的“色彩”和“比重”。《手稿》以劳动过程的新的结合方式为基础,对资本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展开论述;从资本本质及其运动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由此因势而新提升资本治理本领、因时而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的资本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国家特色的姿态出现在经济学理论视野中。以政治经济学国家性为视角,可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同人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理解"特色"的合理性、合意性及其鲜明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符合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理论逻辑,政治经济学的国家性是"特色"存在的内在机理。从人类社会发展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特色"鲜明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国家"范畴讲出中国故事,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特色的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中的国家作用、特色的对外经济关系等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我们党在当代中国实现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对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样是一个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正确认识资本与资本主义、资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和社会主义制度中的资本的共性和本质区别,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更好发挥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规范、监管和引导,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坚持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使各类资本更好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