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强盛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传统产业衰落、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压力大、产业盈利能力不强、省际产业关联度低、新动能发展不足等均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典型问题.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滞后及与之伴随的一系列问题,国家积极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划致力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这也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需从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构产业体系竞争力、加大创新力度、发展数字经济等四个方面出发,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
吕春燕 《新经济》2022,(3):56-62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本文在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2008-2020年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总体上,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异,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水平较低,是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建议河源要以创新驱动为...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行动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因"新东北现象"而备受关注,也由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创业型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无疑是东北新转身、再腾飞的关键所在。2015年5月29日,第二届全球青年创新与创业会议"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与创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推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重要增长领域实现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转型和大国大市场优势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炼了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在新发展格局下,揭示了数字技术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技术驱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6.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但应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深层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创新创业问题,根源则在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水平不高且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未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五化"融合;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双重压力下,石油产业发展进入相对困难时期:投资增速减缓、业务量减少、盈利能力下降。经济新常态下,依靠要素驱动实现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必须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变。然而石油产业实现内生型创新驱动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为此,石油产业应把握世界石油市场再平衡机遇;树立能源——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实施成本控制策略;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实现我国石油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创新驱动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以此才能有效消除“东北现象”并避免陷入“追赶陷阱”。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工程创新驱动;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9.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各省区联合起来。构建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是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保障。要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要实现组织制度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模式创新;四是驱动模式转换:由政府推动型为主转向经济促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在创新,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基础在于企业制度创新或所有制结构调整。振兴东北光靠国有经济不行,但光靠民营经济、外资经济也不行,必须走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混合发展的道路。目前,东北的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必须通过加快改革开放,走出一条混合经济振兴东北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使得集群政策开始成为各地区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的重要政策工具。来自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实践中的大量证据表明,政府政策正在成为各地产业集群培育或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将总结美国、意大利等国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政策经验,提炼国外先进地区政府运用产业集群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地方政府推动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划分,取决于人类生活所同时面临的两种不同性质的风险。损失风险属于公共风险,归政府治理;机会风险属于私人风险,归市场治理。市场经济就是风险经济。市场机制就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市场主体自主地将自己的产权与他人进行交换的风险机制。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就是向市场注入风险机制,解决制度环境、市场主体、产权制度、行政垄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的昆明一丽江铁路(以下简称昆一丽铁路),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丽江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前往丽江旅游者的费用开支,从而促进了丽江旅游业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从旅游者的视角,就昆一丽铁路的开通对旅游者前往丽江旅游盼决策以及在丽江旅游经历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旨在评价这一可进入性的增加对前往丽江旅游者的旅游决策及旅游经历的影响。另外,还验证了火车旅行对旅游者选择丽江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产权可进入市场流通,实行土地资产经营,对此人们已没有疑问。但土地是否有价值(劳动价值),如何确定土地价值与价格,在认识上大相径庭,由此产生种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深入研究土地价值问题,不仅对研究地租地价理论十分必要,而且对研究土地产权流转、土地市场的管理、土地金融等等土地经济问题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三种不同的土地价值观 对于土地价值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理论界有所谓无价值论、全价值论和土地价值二元论三种分  相似文献   

17.
论公私法划分与市场体制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社会的建立和法制的完善则是一个在政府积极推进,社会与国家博弈以及社会交易等各种因素合力推进中逐步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本文从比较西方公私法的划分以及在实践中的作用的角度,从法理学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制度安排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探究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并对转型的中国经济以有益的启示,在自由与制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金融自由化的本质是自由与制度结合的理论观点。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假说,并以理论和实际数据验证这个假说。验证的结论是,此次源于美国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错误金融自由化的结果,而非金融自由化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