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常态化使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给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全新挑战,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价值链分工地位较低以及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抑制性更强。对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进口中间品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介变量,自由贸易协定能够弱化贸易政策不确定的抑制作用。此外,随着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效应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为应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抑制效应,需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先后爆发使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与以往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旨在提高本国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中为本国创造优势。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新时期贸易保护政策对我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多元化市场战略、淘汰落后产能、关注新兴产业、扩大内需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20国集团(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简称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对OECD和WTO附加值贸易库的数据整合分析发现:E11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呈现出后向价值链和前向价值链两种分工参与模式;从贸易总量上看,E11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利益在不断提升;从行业利益结构上看,E11各国可归纳为四种价值链分工的行业嵌入模式,而且各国行业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特点;总体上看,E11在行业竞争上还停留在初级要素的利用阶段,其未来贸易利益的获取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由美国引起的国际经济危机下,发生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该文在分析了各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后,以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全球公共物品"为视角展开讨论。认为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基本凯恩斯主义理论框架讨论的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社会",所以各国在应对危机的经济政策具有封闭性、内在性的特征,应对政策的实质是以拯救本国经济为己任,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内因;"搭便车"和"囚徒困境"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征。但保护主义毕竟是短视行为,自由贸易依然是世界经济贸易的主流。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中美增加值贸易与双边贸易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文章利用增加值贸易体系重新测度了1995-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并通过对双边总值贸易进行价值增值分解刻画了贸易利益在中美之间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高估了中美贸易失衡,两国的贸易差额与贸易利益之间存在严重错配,分工地位的差距导致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在机电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转变单纯追求出口规模的贸易发展方式和改善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是提高中国对美出口获利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针对从中国进口的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高额惩罚性关税,重新挑起国际贸易争端,严重损害了中国出口商和美国相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这种贸易保护行为违背了G20关于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将会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中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特朗普所宣扬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立足点是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希冀通过提升就业率实现3.5%(或4%)经济增长目标。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下,对中美不同技术含量的出口贸易额进行完全分解,判断中美制造业贸易利得情况,得出制造业回迁违悖经济学逻辑,导致美国生产的制造品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美国政府以贸易逆差"受害者"的身份指责中国无非是想与中国讨价还价实现其他的政治经济目的。对于中国而言,美中货物贸易逆差存量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可以从增量上寻求突破,向更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度的生产环节、工序和服务流程"攀升"全球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极大阻碍了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困境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滞后存在一定关系。传统经济学理论指出,贸易盈余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而贸易赤字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鼓励贸易保护主义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纷争。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贸易的利益,消除传统理论所造成的误判,有利于打破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化。对中国而言,基于传统理论的外贸模式已经面临增长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发展空间。所以,应该加大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的力度,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调整产业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合作并推动经济增长,探索外贸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生产分工深化促使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向全球价值链贸易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步成为国际经贸合作与各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覆盖度”和“执行度”两个层面构建RTA深度指数,并区分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模式,探讨中国已签署RTA的深度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前后向嵌入。研究发现,RTA深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在一般贸易模式下的前向价值链嵌入,以及两种贸易模式下的后向嵌入。不同类型条款的深度、价值链嵌入方式、缔约伙伴发展水平及具体行业都会对RTA深度的价值链嵌入效应产生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指出,RTA深化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发展,降低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塑造了开放、高效、稳定的国际贸易与投资环境,进而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提升。本文结论对中国推进高质量自贸区建设与实现价值链深度参与和地位攀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益于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的下降,以及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发展而带来贸易障碍的减少,跨国公司主导的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使得全球生产活动呈现出国际化分工、分散性模块化生产、任务贸易、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和商务模式,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一、全球价值链现状过去几十年间,得益于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和贸易障碍的减少,全球价值链逐步形成,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性也因此引起各国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