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资源的统筹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少数民族学生来东部求学的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文化、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不可否认的是,在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内地高校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此群体更多的关注,营造多元文化环境,做好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传承。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学习生态、搭建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打造互动课堂、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产物,涵盖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对中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决定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宝贵资源。大学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和前景,还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目前教育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保障,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青少年教育培养中存在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不够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如何进行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关于翻转课堂模式与审计学相结合的研究不足,对审计学翻转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更少。本文着重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在审计学中的应用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创建。  相似文献   

6.
李雪  王传玲 《经济师》2023,(9):155-1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在形式上的崩解和技术文化的飞速更新,促进了其在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育中的渗透,高职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更加剧了其渗透的趋势,并导致了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目前,在这种多元文化的语言环境中,澳大利亚各州、地政府正在努力推行英语以外的其他多种语言教学的综合政策,以便让所有受教育者立足于澳大利亚并融入世界大家庭之中。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0)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沉淀,成为了塑造国民人格和精神的重要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提升教育效果,需要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忠艳  王蒙  宋妍 《经济师》2014,(6):204-205,207
大学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环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生活和学习方式、合理规划发展目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适应性教育空泛化,缺乏实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班级团体辅导的教育模式,实践证明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其人格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作为文化传播主阵地的高校,必然承担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学当中。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着较强人文情怀的基础学科,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7)
PPP作为公共物品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途径,通过其特有的相互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公共物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资金寻求良好的出路。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城中社区文化建设内容简单、资金缺乏、人员缺乏、设施不能持续运转。PPP在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加速整合资金、人才、知识等资源,改善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城中村社区文化建设也为PPP的实施提供了低门槛、低风险、低技术要求的实施项目。  相似文献   

13.
周传和 《当代经济》2012,21(21):108-109
民族高校各族学生生活在一起,由于各自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相互产生一些矛盾和误解是在所难免的.本文通过进行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的探索,以形成民族高校和睦、开放、宽容的民族心态,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是指导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方针。深刻分析“两创”的理论内涵,明确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基本路径,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基于态度形成理论,从认知、认同、践行三个接受维度设计问卷,通过卡方检验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清楚全面的认识;年级、政治面貌和专业类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高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媛媛 《经济师》2024,(3):74-75
当前高校教育普遍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却往往容易忽略对人才“德”方面的重点培养,尤其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高校按照课程大纲和固有人才培养计划完成教育任务,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但反观当下的各大企业,虽然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依旧无法避免财务舞弊。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浮于表面,法律法规只能对会计人才的外在行为产生一定约束,而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却能加强会计专业人才道德修养的内在约束。文章就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静 《经济师》2022,(9):168-16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宽厚的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引领社团建设,可显著提高社团活动开展的质量,对社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分析以社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探索具体的教育路径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蒙太奇思维在叙事性空间中的应用为空间研究提供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分别从思维构建、表现方式、典型案例三方面研究了其在空间设计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社区教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为社区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以满足每个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从而促进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