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杭州入境游客为研究对象,构建入境旅游人数预测模型,绘制杭州Logistic入境游客人数增长趋势拟合曲线,并分析杭州入境游客带来的外汇收入对杭州GDP的影响,绘制旅游外汇收入占杭州GDP百分比的增长趋势图,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入境游客人数逐年递增并且带来的经济效益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杭州境外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杭州可以借G20峰会和亚运会开展的机会吸引更多的旅游外汇的流入。  相似文献   

2.
关注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鲁 《发展研究》2005,(5):46-47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国际旅游方面看,主要表现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等指标的逐年增长上。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是逐年增长的,在世界的排名也从90年的第11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在旅游外汇收入方面情况类似,世界排名也是从90年25位逐升到2002年的第5位。但2003年由于受非典的影响,国际旅游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3.
收集1994—2013年31个省区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数据,分析近20年来我国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重心的演变及其相关关系,构建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考察入境旅游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1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重心的演变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入境旅游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均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变化趋势较一致。2近20年来东西部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差距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入境过夜游客、进出口贸易的南北差异在缩小;东西部进出口贸易的差距相对较大,入境过夜游客差距较小,入境过夜游客的南北差距较大,旅游外汇收入和进口贸易的南北差距较小。3各省区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相互作用的强弱有较大差异。根据入境过夜游客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可以将31个省区划分为4种类型。入境过夜游客对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强于进口贸易,进口贸易对入境过夜游客的推动作用大于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4.
开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而衡量各国旅游开放度并探究其驱动因素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的重要前提。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为研究对象,测算各国旅游开放度,借助相关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旅游开放的空间效应,并探究其驱动因素,数据分析显示:(1)"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旅游开放度总体水平较高,其与世界旅游活动互动较为频繁。(2)空间相关性检验显示"一带一路"沿线欧洲诸国旅游开放度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效应,且空间效应呈现增强趋势。塞浦路斯、希腊等国是旅游活动的热点区域,而俄罗斯、波兰等国是旅游活动的相对沉寂区。(3)人力资本水平、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化水平是影响旅游开放度的主要因素,而产业结构和人口密度对旅游开放度的正向提升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刘瑞明  毛宇  亢延锟 《经济研究》2020,55(1):115-131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本文采用中国283个地级市2002—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首次评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带动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效应呈现出越来越强的递增趋势。具体地,文化体制改革通过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地区过夜旅客人数和收入,进而使试点地区的人均国内旅游收入、人均国内旅游人次、人均国内外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内外旅游接待总人次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那些旅游资源越丰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越高的地区,这种带动效应越强。本文的发现不仅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希腊、西班牙发展旅游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比较高,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希腊接待过夜国际旅游者1250万人次,居世界第15位;旅游外汇收入92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阳光、沙滩、海水为西班牙带来了大量的海滨度假旅游客人。2001年西班牙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495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29亿美元,均居世界第2位。  相似文献   

7.
侯雅婷 《新经济》2015,(11):50-52
改革开放后的2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旅游业起步的1979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只有180.9万人,居世界第48位;旅游创汇只有2.63亿美元,居世界第41位。到2010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1.3亿人次,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我国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对国际旅游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入境旅游人数对国际外汇收入有重要的影响。通过eviews分析发现入境旅游人数对国际外汇收入确实有很大的可决系数,为此,本文又着重研究了1995年-2012年入境旅游人数的构成比例,以预测入境旅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发展速度快,投资回报率高,并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被誉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2003年,我国的入境旅游者达到1亿人次,其中外国人1400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达38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215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250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达6000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长8.5%。然而,在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还隐含着中国旅游市场的诸多问题。比如法律、法规的出台的相对滞后,以及一直困扰着整个旅游市场的大量的消费争议。  相似文献   

9.
推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选取201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对科技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检验,选择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等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西北部地域碳排放强度值较高,东南部地域碳排放强度值较低。(2)"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科技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3)科技创新和人均GDP对本地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空间外溢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负效应,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据此,提出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环境协同治理,从而推动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领,沿边省份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以我国沿边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带一路"视角下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特别是纳入周边接壤国家碳排放等指标,测算各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边省份碳排放水平总体高于周边接壤国家,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向好趋势,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9,(6)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提出,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还能带动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文章对"一带一路"进行简述,就"一带一路"背景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兆峰 《经济论坛》2000,(23):16-17
一、中国与发达国家旅游业存在的差距 1.旅游业整体上的差距。一是在国际接待和创汇水平上的差距。1998年,我国接待的入境过夜游客达2507万人次,居世界第六,与世界前五强的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英国相比,还有4493万、2268万、2132万、976万和70万人次的差距。1998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达126亿美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与居世界第六的德国相比差32亿美元,与居世界第五的英国相比差86亿美元,只分别相当于美、意、法、西班牙的 18%、41%、42%、43% 。二是在国内旅游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殷杰  郑向敏  李实 《经济地理》2019,39(7):216-224
基于20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经济发展数据,借助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网络,研究发现:①合作网络结构层面:200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网络密度以及沿线区域网络密度逐步加强,各国间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向多向化、稠密化、纵深化方向发展。但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联系紧密程度不够,合作密度仍需进一步加强。②旅游合作网络发展态势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网络中的"领头羊"角色、"中间人"角色不断更替,但"领头羊"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合作网络中"中间人"的控制能力减弱,各国之间的直接合作趋势越发明显。③合作网络中的中国角色: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中扮演着"核心者"、"领头羊"、"自主者"和"中间人"等多重角色,其中"中间人"的角色正逐步弱化,各国间的直接旅游合作正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盘活沿线区域经济循环,也深刻影响了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及国际教育的发展。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原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接收省份学位也逐渐饱和,生源数量由点向面逐渐扩散,学位教育也逐渐从本科教育向高职教育转移。这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伴随贵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数量及来源国不断增多,贵州高等教育实施国际教育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强。通过对在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开展相应的"知华"教育,结合贵州实际,积极探索培养"亲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路径,在国际舞台发出"贵州好声音",有利于贵州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抢抓机遇,后发赶超。本文以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就新时代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入境免签政策作为影响入境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海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本文从海南省免签政策概况入手,整理了近二十年来入境海南游客数量情况,并对入境游客客源地以及海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际遇下,进一步完善便利化签证体系,对旅游景点的基础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提升,重点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海上娱乐旅游项目,加速优化国际航班路线,为入境游客提供更便捷和多样化选择,进一步推动海南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提升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现已取得丰富成果.本文以2001—2015年的贸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进行了指标计算,在二维指标评价框架下,本文通过发展结果的比较分析和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具备特色产业优势;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表现为趋同中存在着差异化;"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为欧盟地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发展、产能合作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1994~2004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因素与公司内因素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本文发现,人均居民消费水平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人均GDP较高的地区,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对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非债务税盾越大,人均GDP对其资产负债率影响越小;城乡储蓄年度余额越高的地区,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随着地区人均GDP的提高,城乡储蓄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减小;资本形成总额越高、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中,HH集聚类型省份呈现显著的"沿海化"分布特征,LL集聚类型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内陆化"分布特征。(3)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园林绿地面积、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数量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是影响2004—2013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9.
许培源  刘雅芳 《经济地理》2020,40(3):216-224
"一带一路"沿线为恐怖活动多发地带。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量化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沿线国家恐怖活动和旅游业发展均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②恐怖活动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总效应均为负,间接效应更大,即恐怖活动不仅抑制活动发生国旅游业发展,还通过溢出效应对地理邻近和文化相近的国家旅游业产生重要影响;③在次区域层面,中蒙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恐怖活动对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均为负,且南亚-西亚区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最显著。这意味着,构建反恐合作联盟和旅游安全合作机制是应对"一带一路"恐怖活动的必要措施,而南亚-西亚则是该合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2018,(1):122-128
利用Eviews8.0软件的BREAKLS功能寻找断点年份,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面板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