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速公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基本设施,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大,而且需要投入较大的金额,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并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则应该加强对PPP项目模式都要重视,并制定针对性运用方案,加强对风险评价的重视,从而落实好各项工作,最大... 相似文献
2.
3.
4.
PPP这种运营模式如今在我国已有广泛应用,它为政府和企业双方在项目投资上带来了更优选择,与一般的企业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运营风险和不同社会资本方参与所带来的运营风险.本文以某BOT模式下的项目公司为范例,详细讨论了PPP项目公司在其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运营风险以及对风险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采用PPP融资模式可以有效控制融资风险.过去,长期以来,国内公共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忽视了风险成本.PPP融资模式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经验教训,而是要将PPP项目中各种融资模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分类,从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控制模型.本文旨在对PPP融资风险进行初步剖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PPP是一种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本文简述了PPP的概念及特征,并从建筑企业的角度指出投资PPP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8.
PPP项目融资中,政府与社会形成了职能方面的互补,政府更多地承担了公共建设的指导性工作,承担行政管理和监督等责任,社会组织则依据政府公共事业建设的需要提供充足的资金,并在与政府能够共担风险、共创收益.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所需要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多,同时,此类项目工期较长,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在实际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财务风险,为确保工程项目稳定推进,进一步确保项目收益符合预期,就需要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PPP项目作为新时期建筑施工企业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借助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提高了建筑的质量、进度,对于我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民对于生活的标准在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成了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政府压力过大会导致经济崩溃,针对这一现状很多政府都在研究PPP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是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可以缓解政府建设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情况.本文针对现阶段PPP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政府在PPP项目中的现状,确定研究政府的责任以及要承担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政府如何做出回应,来规避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霍尔三维模型为基础,把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按照逻辑维、知识维、时间维划分建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风险控制的三维结构.对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利益相关各方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处理,使项目利益相关各方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以保证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对药物流产术与无痛人流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要求人工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共12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药流组和人流组,药流组采用传统的药物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片进行药物流产;人流组则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注射进行麻醉,实施无痛人工流产。对两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持续时间、流血持续时间及再次清宫的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人流组患者腹部持续疼痛时间与流血时间均比药流组短,药流组需要再次清宫的概率高于人流组。结论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优于药物流产术,且镇痛效果好、流血时间短、再次清宫的概率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国需要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但是,一旦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意味着可能要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国际金融中心面临金融风险和危机冲击时,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风险传递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我国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在风险承担和风险控制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风险投资的风险结构及分担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化分析了风险投资的风险构成,指出风险投资的风险系由环境风险、投资风险、主体风险三个维度构成。进而探讨了风险投资的分担机制,认为通过引进政府部门、保险机构、风险投资互助协会、孵化器等不同主体,有助于充分分担风险投资风险,减少风险投资主体因为项目投资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而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hows that standa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models can be reconciled with th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lack of consumption risk sharing. First, we show analytically that with incomplete asset markets productivity disturbances can have large uninsurable effects on wealth, depending on the value of the trade elasticity and shock persistence. Second, we investigate these findings quantitatively in a model calibrated to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low trade elasticity estimated via a method of moments procedure, the consumption risk of productivity shocks is magnified by high terms of trade and real exchange rate (RER) volatility. Strong wealth effects in response to shocks raise the demand for domestic goods above supply, crowding out external demand and appreciating the terms of trade and the RER. Building upon the literature on incomplete markets, we then show that similar results are obtained when productivity shocks are nearly permanent, provided the trade elasticity is set equal to the high values consistent with micro-estimates. Under both approaches the model accounts for the low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R and relative (domestic to foreign) consumption in the data—the "Backus–Smith puzzle".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管理熵的机构投资者集成风险预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复杂系统角度,引入管理熵于其集成风险预警体系,系统地提出一种涵括风险预警识别、量化与对策的集成风险预警模式,该模式强调了对机构投资者风险预警战略、组织、方法、信息、文化和过程的集成,拓展了传统风险预警理论.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