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方法,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主要结论如下:(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2)与"四个转向"相对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体现为"四个机制",即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一致,高速增长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上述结果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转型,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通过引力模型对山西省全部117个县级行政区划空间相互作用进行测度,发现太原经济圈范围正在扩大,这意味着其对山西省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而通过莫兰指数对山西省各地级市产业结构进行测度,发现目前太原经济圈内未形成有效产业集聚,产业缺位现象严重,亟待加速推进产业体系重构.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探讨》2020,(1)
随着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微观-中观-宏观"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微观层面,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关键要素成本递减与网络效应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生产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而且有助于改善配置效率,实现"数量-种类-价格"的多元、动态均衡;中观层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产业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融合效应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宏观层面,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丰富要素来源、改善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本深化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且通过技术创新和扩散效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推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部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产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时期,随着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的增加,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对工业机器人需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国内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零部件卡脖子、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助推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机器人产业技术瓶颈,强化产业链掌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健全机器人产业标准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探索新型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7.
8.
9.
坚持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发展道路,加快医疗保障由数量上的增长转向质量上的提升,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人口结构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制度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是推动医疗保障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动力。文章结合新时代中国医疗保障发展定位和价值追求,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企业层面和宏观政府层面阐述了中国医疗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从个体、企业和政府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国医疗保障质量测度体系。文章认为,中国医疗保障质量的提升在于以下三个层面:在微观个体层面要不断提高居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加强精神保障;在中观企业层面要进一步降低医保缴费率,调整并优化医保缴费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转嫁关系;在宏观政府层面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供给质量,调整并优化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和改善医保基金收支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建立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大规模减税降费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特征,而且防止经济过度金融化及资本无序扩张是新时期构建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之一,但鲜有研究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研究此次减税降费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文章基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行政区划禀赋特征,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中的减税降费政策对扭转我国经济金融化趋势的影响效应,理清财税政策在引导社会资本脱虚还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政策对于企业金融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非国有产权、非制造业行业、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减税降费通过有效弱化企业的金融偏向性投资替代动机和实体中介动机促进社会资本回归实体领域,但并未对企业投资蓄水池动机产生显著影响.(3)减税降费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虽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实物资本投资,但在引导金融资源回流而促进创新投资方面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文章对于进一步科学优化财政政策设计以引导产业资本流动,以及构建有效的财税政策组合体系和协同有效的现代宏观治理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西北地区2006-2017年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城镇化各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人口-经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介于0.2~0.4,处于较高失调阶段;人口-空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渐上升趋势;人口-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逐渐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人口-绿色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至中度协调阶段,并处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1):25-29
产业链是创新链、供应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四个内含链相互作用的集合体,能够体现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文章利用四个内含链构建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2000-2019年年度数据和2019年26个省份的高技术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 显示,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中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度小于空间链的影响,整体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019年各省市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大致呈橄榄球形状,高分组省市是创新引领者,中间组省市比重较大,是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低分组省市虽然都有区域特色产业,但其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因此,通过强化创新链,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挥空间链区域优势,提升价值链能级,可以实现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索洛悖论与高质量发展:通用目的技术扩散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 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内生化,构建了一个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模型,揭示了"索洛悖论"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经济机制,并进行了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模型模拟结合基于中国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用研发投入与SG&A费用,还是以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溢价所衡量的无形资本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都呈现出短期抑制作用,但在长期将有效提升生产率.此外,由于生产网络中的上游产业传导效应并不显著,提高下游产业传导效应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提高短期和长期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