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等数据,在二元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提高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中国城镇和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也有助于劳动者子女教育投入的增长,能够促进中国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和提升。另外,其对农村劳动者正式教育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城镇劳动者,而对农村劳动者脱产职业培训的促进作用却显著小于城镇劳动者;在子女教育投入方面,对辅导班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基本教育投入。上述结论意味着,引导我国出口结构向具有生产率优势的行业转变对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长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与人力资本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数字经济指数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匹配,通过划分高低技能层次的劳动力,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数字经济的岗位替代效应通过挤入高技能劳动力和挤出低技能劳动力,提高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数字经济的生产率效应促使低技能劳动力相对生产率提升,降低了技能溢价水平,进而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对高技能劳动力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反而不显著。进一步地,家庭养老负担、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均会使上述影响产生异质性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构成和生产率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和低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高技术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大;两种层次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依赖于该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全国最高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距离,高技术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生产率差距较小时,高技术人力资本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较大,当生产率差距较大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主要依赖于低技术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的生产函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投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大。本文提出今后的农业政策应该合理配比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农村剩余的优良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特征越发明显,留守农民的人均产出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了加强,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日俱增;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差异较大,出现了“教育抽水机”现象。我国应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加强对离农、留农主体的教育与培训,又要吸引外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升农村整体人力资本层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相似文献   

8.
胡涛文 《新经济》2024,(2):96-111
教育资源不均等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文章使用研究生支教团服务作为外生政策冲击,识别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结果表明:第一,研究生支教团服务显著提高了落后地区农村学生的人力资本积累,即支教显著提高了个体初中完成率和高中完成率,同时终身受教育年限增加了至少0.2年,但支教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具有滞后性。第二,支教提高了个体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表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拥有较好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的概率显著增加。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男学生,支教对其人力资本积累的正面影响更明显。文章结论为共同富裕背景下支教扶贫项目政策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10)
人力资本日益成为一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考察其代际传递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与剖析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潜在问题。文章从全国选取685名学生的人力资本数据作为被试,就城乡、性别、职业三个维度分别探究认知能力人力资本代际传递效应。结果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代认知能力呈正向影响;女性子代相较男性子代受人力资本代际传递影响更强烈;受教育时间更短的农村父母较受教育时间更长的城市父母拥有更显著的人力资本传递效应;从事于受教育时间最长的职业的父母对于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反之亦然。可见,更优质的认知能力资本并未有效传至子代,而相对较差的认知能力资本却有很强的传递效应,暴露出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与传递中存在隐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从家庭收入和幸福感两个层面,考察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差异。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处理了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定。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对高收入组农户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要强于低收入组;对高人力资本组农户的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人力资本组的作用并不显著;对小农户家庭的共同富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规模户的影响并不显著,发挥着促进“共享”的分配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农业生产托管主要通过提升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及促进非农就业转移来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并凭借提高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选择与行动的自由来提升家庭幸福感,收入及幸福感的双重提升促进了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研究结论对于助力农业生产托管政策顺利实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为农业生产托管与农民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环境的视角,考察治理成本与市场竞争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从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角度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对上述关系的影响机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无论在国企还是民企中,治理成本都显著阻碍了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然而,市场竞争在提升民企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国企生产率。进一步的扩展性检验表明,对于民企,人力资本在边际上显著促进了生产率的提升,同时,人力资本还是公司治理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国企,人力资本不存在边际影响,只在市场竞争层面有微弱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朱涛  卢建  朱甜  韩湜 《经济问题探索》2012,(12):170-177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讨论了中国中青年家庭参与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财富效应";人力资本风险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替代效应";房产对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对中年家庭没有"挤出效应";综合考察中青年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年龄效应",但细分年龄段后发现,中年家庭具有明显的"年龄效应",而青年家庭的"年龄效应"并不显著;家庭财富促进了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具有医疗保险、商业储蓄保险的中青年家庭更可能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经济学原理指出,农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力的扶持,尤其是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了投资。根据我国1990~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效应。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正的"U"型特征;(3)不同地区门槛水平的分布呈异质性特征,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来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经济和就业产生了影响,在受到冲击的各类人群中,农民工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群体。作为已经从事过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来说,如果任其在危机中返乡,从事农业生产或是失业,势必造成人力资本的浪费。因此,对返乡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其进行创业培训,鼓励并资助其自主创业;开发中西部经济;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对于人力资本的提升和有效利用、对于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使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各省1999~2011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实证检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电设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显著显著;公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灌溉设施却显著降低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经典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决策者根据成本和收益寻找最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但是,现实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个体只能根据对成本和收益的主观判断做出决策。近年来,信念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中关于信念的研究进展,包括教育决策中信念的分类与衡量;父母和学生的信念对于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信念偏差的表现、起因和影响;信念纠偏的信息干预途径及其影响等。本文的梳理有助于深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为优化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叶立 《经济师》2012,(10):55-57
基于西部十二省市1998年至2010年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数据和农民收入数据,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从长期来看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对农民收入起到推动作用;然而,在短期内,这种正向作用效应并不显著。可见,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带动性作用机制具有滞后性,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DI技术溢出、人力资本与中部崛起:理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征,并进行了区域比较;建立了FDI及其来源、人力资本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结合面板数据方法,研究我国中部六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发现,FDI主要通过其自身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了FDI通过技术扩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的外溢效应,但相对于我国港澳台地区,来自欧美日等国的FDI能够更好地与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