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想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应该呈现为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等短期指标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而且潜在增速相对稳定。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产出缺口较小而潜在增速快速下调的现象,以逆周期调控为核心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主流理论难以适用于此情形。因此,本文提出"潜在增速缺口"概念——潜在产出增速与潜在产出合理增速的差值,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宏观政策一般性理论框架来分析宏观政策目标体系重构问题。该理论框架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长期潜在增速与短期产出水平的权衡取舍关系纳入到统一分析框架内。本文得到超越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两个一般性结论。第一,当潜在增速内生决定时,名义刚性会导致潜在增速无效调整,因此需要把潜在增速缺口纳入宏观调控目标体系中。第二,由于存在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的权衡取舍关系,因此短期总需求管理政策需要对潜在增速缺口作出必要反应。有鉴于此,由于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速处于持续下调状态,宏观调控不宜再以产出缺口为零为核心目标。中国宏观调控可持续3—5年适当增加力度,即让产出缺口保持为正以收窄负向潜在增速缺口,这有助于中国经济走出潜在增速与总需求螺旋式下调的局面,并提高宏观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双轨利率体系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政策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的传导效率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测量中国宏观不确定性,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不确定性冲击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从理论角度通过将双轨制利率体系特征和随机波动率冲击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阐释。研究结果显示,宏观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显著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与此相比,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响应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性。通过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揭示了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衰退的重要贡献。此外,对隐性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将促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显著削弱了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总体而言,理论模型成功解释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不完全会导致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放大效应。本研究为完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贝克的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运用FAVAR方法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经验结果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GDP、投资、消费、出口和价格变动会带来负向影响,导致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促使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同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作用于宏观经济的主要机制为预期渠道。该结论表明,政府应当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加强引导公众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4.
利率平滑是极为复杂的政策操控过程,要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必须有利率平滑盯住的目标,分析利率平滑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利率平滑机制。结合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实际情况,从潜在产出缺口与潜在通胀缺口角度分析利率平滑的幅度,分析汇率、财政收支和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对利率平滑的影响,找寻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确立的利率平滑期限结构。  相似文献   

5.
杜婕  曹为宇 《经济纵横》2019,(10):101-109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VAR模型),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机制。为区分美国传统货币政策和非传统货币政策影响的异质性,分别使用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作为美国货币政策测度变量。考虑到参数的时变特征,使用TVP-VAR模型进行估计分析,进而得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总产出的冲击程度。结果发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在20个月内对中国总产出的影响是正向的,中国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过程,而且主要是通过利率渠道产生影响;从非传统货币政策角度看,美国总资产负债规模的单位正向变动,导致中国经济总产出瞬时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产出受到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通过预期渠道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Baker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通过实物期权机制对投资和产出造成短期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性;金融摩擦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金融摩擦的程度以外部融资溢价水平来衡量,在外部融资溢价水平"高"的情况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是货币政策决策和效果评价的重要参考基准。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潜在产出、自然利率和均衡汇率水平进行联合估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汇率因素的"混合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行为对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汇率波动作出了较为及时和稳定的反应,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贝叶斯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煤炭与石油价格不确定性的季度数据考察了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性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解释我国107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同时,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直接抑制中国的产出水平,而且还会通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来间接降低产出水平。高能源依赖度省份受到的抑制效应大于低能源依赖度省份。对此,中国政府会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重视能源价格波动的风险冲击,降低传统能源消费依赖度,是规避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冲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邓创  吴健 《当代财经》2024,(3):3-16
极端事件冲击是宏观经济尾部风险滋生的重要来源,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明晰尾部风险指标是否以及如何有助于改进宏观经济管理范式,对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意义重大。基于预期经济增速下行概率评估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并检验包含尾部风险的利率规则适用性与优越性的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宏观经济尾部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前处于低位平稳波动态势,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上升,而在后疫情时代趋于下降;第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恶化对尾部风险的放大效应要显著大于其好转带来的缓释效应,在跨期替代效应影响下,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的加速背离在中长期对尾部风险的驱动作用更明显,尾部风险可以作为判断未来经济金融形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第三,仅以产出和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利率政策效果可能会偏离预期,盯住尾部风险目标的利率规则框架有利于更好实现稳增长、防风险与维护经济金融双重稳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1983-2007年中国的潜在产出及产出缺口,结果显示估计的产出缺口能够准确反映中国1983年以来的经济周期变化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1)当前中国经济以较低的通货膨胀为代价就可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2)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对GDP增长率具有暂时影响,而供给冲击对GDP造成了持久影响,需求冲击对GDP只产生暂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