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区域新路径发展的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2):23-34
区域新路径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研究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对该主题的认识先后经历区域机会窗口理论、路径依赖与路径分支理论,随后发展出对不同类型区域的新路径发展的不同机制的区分。但到目前为止较少对该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文章对演化经济地理学中有关新路径发展研究成果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与总结,认为当前建立在内源性和企业驱动的路径发展过程的研究框架过于狭隘,难以涵盖完整的演化过程并较好地解释实践问题。随着对区域新路径发展认识的逐渐加深,出现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关系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地理学、转型研究、社会期望学等领域相关理论的优势并融合的趋势。根据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研究框架的局限性,文章提出未来应从多尺度环境中注重多主体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将未来期望纳入研究框架以及关注路径间关系等方面展开广泛研究,以加深对区域内新路径如何出现的更广泛理解。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对于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塑造发展新动能,加强经济发展中科技支撑引领能力建设,高起点谋划未来产业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助推可持续发展进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尊重经济文化多样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合作共享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开放思维运筹发展战略设计;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民族地区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分析,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机会。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体育产业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同时也提高了体育产业的效率和管理水平。研究认为,应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不同业态之间的融合机制等方面,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段文义 《生产力研究》2015,(1):13-15,30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区域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已逐渐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亮点。形成区域体育经济创新网络,可以调动更多的主体参与,更多主体的创新潜力才能被激发出来,能够使区域体育经济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促进。文章运用网络生命周期理论对区域体育经济创新网络的演化进行了研究,从而将基于网络生命周期的体育经济创新网络发展模型提出,给出了基于网络生命周期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在推动湖南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等问题。为壮大湖南数字经济以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加大对数字经济技术型动能发展的投入;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共同发展;设计科学政策指引;加快构建数字要素市场,为数字经济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以下简称“数实融合”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推进“数实融合”的同时也面临着区域间或产业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据流动性弱、复合型人才缺乏、相关法律政策和行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明确“数实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加强研发、打造产业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数实融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而从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和提高企业数字治理能力两方面提出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做出的深刻判断,体现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即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更高的使用价值,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则是其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寻求共赢的新焦点。政府如何制定相适应的补贴政策对上海经济绿色化进行有效引导,企业如何在政策引导下做出恰当的管理决策,是双方寻求合作的关键。为研究政企之间参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策略选择的动态过程,建立基于演化博弈的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主体决策博弈模型,构建政企之间的博弈矩阵,分析双方的博弈关系和稳定策略,得出博弈矩阵的均衡策略,采用Matlab进行模拟仿真计算,进一步分析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政企之间稳定性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第一,政府和企业在参与绿色经济管理的选择策略中存在均衡策略;第二,政企参与绿色经济管理相互影响,政府采取恰当的补贴政策以及合理的补贴范围,企业提高自身优质的绿色管理水平,增强绿色成果的转化,对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均产生积极影响;第三,在政府补贴的范围内,必须把握适当的力度,避免因企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我国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扩大内需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对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对外提升我国农业全球影响力两方面提出推进农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农业发展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动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议题设置、规则变革、机制建设、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亚太自贸区等倡议,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修正和完善,获得一定的国际赞誉。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变革者,需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经济秩序的对接,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制变革;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的包容性增长;进一步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公共品的供给,争取更大的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自我反省,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都以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低碳经济提出时间比循环经济晚,但二者并不是相互替代关系,发展中有着各自重点,存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经济研究》2021,56(1):26-42
本文在探讨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的现实与理论逻辑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形成测度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讨论由定性分析向定量研究拓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选取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经济指标,本文测度了1993—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状况并分阶段对经济发展质量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3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处于逐步提升状态,但各阶段的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经济增速变化与经济发展质量变迁并不具有趋同性。在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阶段的2013—2018年,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最为快速。从各方面指标贡献看,经济效率与稳定性及经济成果分配指标的贡献率随阶段变化波动较大;人力资本及其分布的贡献率,呈倒U型曲线特征;而自然资源与环境贡献率,则呈U型曲线特征;社会相关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贡献量2013—2018年较前几个阶段有所增大。本研究具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稳步推进,但潜在的挑战依然较多,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付出努力;二是要加快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知识阶层崛起,形成有利于广义人力资本形成的消费与创新效率补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张静  贾扬帆 《技术经济》2023,42(11):120-131
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持续改善;从区域层面来看,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平稳地同步提升,其中东部表现要优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西部地区亟须追赶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5.
后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志元 《经济与管理》2010,24(10):39-43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模式转型、通货膨胀预期与资产泡沫并存、就业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交织时期,而制造业企业面临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挑战。因此,倡导低碳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合理使用人才,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元素,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东北三省13个县调研的基础上,指出东北县城经济发展与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提出推进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一直贯穿于东北地区发展过程,实现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的产业政策演变,总结其中的得失,分析产业政策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偏差的原因。东北地区产业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政策工具较为单一,执行力度不足,作用客体范围较小,造成产业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为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应设计更加系统、微观的产业政策,充分调动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资源,构建更加灵活、紧密的产业网络,最终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东北经济重新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汽车产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销增长速度放缓、消费结构发生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新常态下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国汽车产业尚存在产业链有待完善,产业价值挖掘不足;结构性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问题显现;零部件核心技术尚未突破等问题。应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促进汽车企业协同发展、加快实现汽车产业升级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