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哈尔滨市高校为例,对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创业动机、创业的行业选择、创业的困难、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出大学生面对创业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资金筹措困难、管理经验缺乏等结论。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应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解决创业资金、营造创业氛围、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引导其勇于创业,善于创业。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实践参与率低、创新创业能力不够等问题,大学生专业性社团是高校重要的育人平台,对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创业发展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成了"互联网+"创业的主体。创业模式在创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目前还存在着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不够等问题。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的优化上,可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模式、将专业特长与创业项目有机结合、高校加强各类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服务水平、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和就业方向。大学生涉世不深,创业经验不足以及缺乏创业的专业指导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抑制了大学生创业热情,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双创"背景下,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政策支持,针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问题,以"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价值功能为逻辑起点,从国家、高校、大学生层面提出"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积极推进大学生支持和投身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明了方向,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老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各方面还未发展成熟,应给予高度重视,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完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落实创新创业具体帮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造更多创新创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商》2015,(37)
大学生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当前,四川省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较多,但政策落实较难,创业积极性高,但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机会多,但资金等制约较强。因此,新形势下,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创业服务,加快创业平台建设,高校应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7.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职责。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业操盘实践项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途径,从创新创业培训、企业轮岗实习、创业方案策划、市场跑盘等方面论述创业操盘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全力营造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职业生涯指导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与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电商创业是当代社会大环境下新兴的一种创业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愁、无工作的现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高校不断出台各项举措: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国家对大学生电商创业进行政策性的扶持,旨在通过大学生电商创业解决社会以及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基于高校大学生的电商创业调研发现,河南省某市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电商创业的人数虽然连年趋增,但是电商创业中的创新性不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该地区大学生在电商创业上,存在着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创业实践锻炼不足、运用高校资源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的问题。据此,本调研从加大创业教育力度、细化创业指导步骤、提供电商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加大高校电商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四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为例,分析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反映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等问题,并从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视角,提出适合于经管类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可行性建议:激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优化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建设高校多能教师队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能力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缺乏必要的平台和人脉支持。在微信时代下,微信平台能够以其自身的资源信息优势和信息传播优势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重要平台。基于此,本文结合微信平台特点,在对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创业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后,具体分析如何实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前提。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产教整合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从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方法出发,提出通过行业经验和岗位工作经验标准训练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通过设置圆通制模块化课程体系、成立圆通制科学工作能力教研室、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等措施全面锻炼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实现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创业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式,为大学期间锻炼和检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计划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良机,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本文结合自身指导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上海市项目经验,归纳总结了申报过程中的指导体会,具体从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为今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申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今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这与高校的创业教育极度缺失有着很大关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型复合人才,使大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介绍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意义、创业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发展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校日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精准指导和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明确开展精准指导和服务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的精准指导和服务措施,对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和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政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导致创业的失败。主要症结在于社会缺乏自主创业的氛围、相关制度也不完善。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敢于付诸实践、综合素质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创业人才,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完善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已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新着力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素质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文章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重要性,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现状及问题,提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从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不完备、师资匮乏、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等方面分析问题原因,提出通过高校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扶植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水平、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素养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受到广泛关注,参赛人数之多和参赛面之广都前所未有,大赛已成为各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载体。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背景、特征和意义,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析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施教方,从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参赛能力、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培训师资等方面出发,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培训指导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