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深入推动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对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进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江苏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阻碍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的问题,从化解用地矛盾、改善投融资环境、完善支撑保障三个层面提出了推动江苏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稳固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抓手。J企业以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微笑曲线两端的农资销售和产品精深加工“外”的利润弥补中间农业生产环节“内”的收益不足,并采用股权联盟二次分红的核心模式让生产环节“内”的农民得以分享销售环节“外”的利益。借助“职业农民代表制”和“农事宝”管理服务软件,让“外”农民有效参与企业“内”事务,用系统自动生成“内”的数据破解熟人社会拉不下脸面“外”的农业生产管理监督困境。通过“互利共赢”的村企合作方式淡化“外”企业与村庄“内”的边界,夯实下乡资本的乡土社会基础。以“内外兼具”的形式将各合作主体凝聚起来,形成稳固的利益联合体,建立多元参与、多层次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多主体合作利益基础,促进了资本下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中各主体持续增收,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以现有文献资料为基础,对于当下现代农业产业中利益联结机制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指出其发展困境,提出完善思考,以推动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继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公司与农户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利益连接机制.[方法]以武汉小蜜蜂公司与农户之间在蕌头加工中中形成的利益联结为例进行分析,寻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关键点.[结果]武汉小蜜蜂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比较紧密的企业化利益连接机制,促进了该地区蕌头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实施“一圈两翼”战略的重要“一翼”,从总体上呈现出“老、少、边、穷、山、库”的特征。大力发展该地区的龙头企业,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安置大量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归纳探讨目前存在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的诸多模式,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际,提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应该是以合同式利益联结和合作式利益联结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10)
基于湖南省的实例分析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取得的效益,阐述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由于土地流转不规范、投资目的不纯等方面威胁农民利益,从政府、涉农企业、农民和金融机构四个方面提出农民利益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徐全忠 《经济论坛》2008,(10):121-123
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了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正在形成中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联结着越来越多的农户,这不仅仅是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且是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产业化经营组织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为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机制,这是解决农业规模经济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组织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的逻辑机制并不清晰。为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对布迪厄教育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进行回顾,基于布迪厄教育理论对当下城乡“二元”格局进行理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和行动逻辑。研究发现乡村职业教育能够改善文化资本造成的代际差距,并能通过对乡村振兴的支撑进一步强化教育“场域”能量。因此,要优化完善“场域”主体结构,增强职业教育“场域”内资本力量,推进“场域”融合,实施多元合作。  相似文献   

10.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国芳 《经济问题》2020,(8):107-113
  相似文献   

11.
产业资本与乡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执政党明确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导向下,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规律的决定作用下,产业资本只有自觉地改变与乡村社会的对立关系,才能切实地降低与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社会之间的交易成本,才能使自身的资本收益为正。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而商业保险具有分摊损失、补偿损失的功能。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运用商业保险来改善农村居民无保险、或者保险并未完全覆盖,保险品种较少,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从而在促进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保险的重要作用,并进而达到保险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冰  姚臻  张华   《技术经济》2020,(8):58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探讨在城乡边缘地带开展“全生命周期参与式”乡村振兴的思路,以及在项目初期用景观引导规划设计、促进“自然、乡村、城市”融合发展的策略。以苏州浒墅关镇的3个村落为例,阐述了运用该设计理念指导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的实践做法,展示了对乡村风貌实施活态保护的技术路径。以景观引导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能有效反映田园乡村的地缘特色,同时通过激发村民作为乡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以过程为导向的乡村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丁学东 《资本市场》2002,(11):67-69
<正> 经过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长期实践,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却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的程度低。全国2.4亿个农户中,由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只占15%,绝大多数农户依然是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  相似文献   

16.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银监会于2012年发布的枟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枠为依据,探讨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变动对其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机理. 具体来说,即在愈益严格的资本监管下,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本与风险的联立方程模型,选取63家商业银行在2006~2013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检验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认为中国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基本有效,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资本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营运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依据参与的时间维度可分为短期参与、中期参与、中长期参与和长期参与四个维度,并从不同层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及经济增长。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营运会受到基础设施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性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此,应重点强化机制创新,建立多方合作关系,实现市场化管理,构建过程管理机制+成本控制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流向城乡基础设施领域,同时提高其建设和运营效率,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目标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绿色城镇化还有待破题。乡村振兴,为绿色城镇化的谋划与推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考量。当前,绿色城镇化推进出现了忽视整体认知和实践贯彻的全面耦合性;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体性;忽视了绿色城镇化的动力持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在深刻认知乡村振兴与绿色城镇化的逻辑关联下,进一步变革城乡居民发展理念,根植绿色发展认知;推进农村产业改革,提供绿色生态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绿色城镇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础功能,为绿色城镇化推进提供价值支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引领城乡生态规划实践;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阐释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作用机制,并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开展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效应、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倒逼作用、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3个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等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规模的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财政支出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能够显著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和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则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