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研究》2017,(12):62-75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针对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估计框架得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致性估计,并从要素流动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上世纪末以来国有部门改革政策对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研究发现,"抓大"政策使国有部门通过企业优化重组和部门内要素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升了国有部门和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水平,而"放小"政策尽管对国有部门生产率有一定负效应,但通过部门间要素流动促进了制造业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并贡献了1998—2007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25%。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要素市场化角度分析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中长期实践路径。从经济增长核算的角度出发,本文基于2005—2013年全国分省面板数据,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经济增长来源并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发现TFP是非农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TFP分解中技术效率偏低,且逐年下降,成为阻碍TFP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一大桎梏,而要素市场扭曲是技术效率项偏低的重要原因。促进要素市场化能够推进要素向高效企业流动,进而提高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水平,本文认为,这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长期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供给侧维度看,新旧动能转换分为要素层、科技层、产业层、制度层"四维结构"。当下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表现为:需求动能仍乏力;劳动力、资本要素供给约束凸显;产业结构优化动能亟待释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潜力;市场化及制度供给改革需要深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下,推进中国新动能加速成长,应通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加速形成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需求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及质量优先的现代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涉及产品和要素两大市场。目前,重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供需错位",产业扶贫目标偏离贫困人口。要素供给侧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不明,要素使用效率低下。精准扶贫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瞄准目标和靶心,在产品市场供给侧,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农为本"和"以乡为魂",做好"减法"和"加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要素市场供给侧,激活"贫困人口"市场主体地位,增加有效要素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两大市场相互促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旅游扶贫达到"精准"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韩  王雄元  张琳琅 《财经研究》2021,47(7):93-10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机理是通过优化要素市场资源配置,使要素资源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激发活力,以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运转,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就是达成这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负面清单制度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明确区分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增加市场准入制度的开放性、公平性、透明度。文章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为外生事件,探讨市场准入管制放松如何从供给侧去产能。研究发现:相对于未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影响的企业,受影响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显著更低,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有助于降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而缓解生产要素错配、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竞争程度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去产能效应具有中介效应,说明市场准入管制放松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而降低企业产能过剩;另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治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产能过剩程度较高、污染行业和规模较大的组,说明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对有这些特征的企业具有去产能效果。文章从供给侧去产能角度探讨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的政策效果,丰富了关于供给侧改革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涵义、 必要性、 理论现状入手,解读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见解.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和生产两端入手,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供需错配"问题,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前提,在适当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以制度供给改革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着力从提高要素、 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入手,从而达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经济高速发展依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就意味着推进企业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长期存在的结构、技术、效率三大供给侧问题,不会因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也不可能靠需求侧的调节来解决。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降成本”,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补短板、去产能和去库存”,在释放企业活力中“去杠杆和降成本”。关注激励企业问题,其中包括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国内知名经济学家滕泰就提出,以“新供给主义”推进深层次改革,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提高供给效率、降低供给成本;刺激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有三个:一是解决有效供给,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释放企业活力。这都需要企业的市场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厘清当前我国劳动要素报酬现状的基础上,聚焦于劳动时间过长、劳动报酬偏低及分配差距悬殊等关键问题,试图从收入分配"轻劳动"的传统倾向、农民工就业雇员化程度、城市既得利益集团、非均衡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路径等视角展开具体分析,最终从修正城市偏好倾向、推动政绩评价指标转型、确保工资与生产率同步增长、打破垄断以促进劳动要素流动以及改革税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必须要有一种创新思路来塑造新的动力源,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缓解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凤凰涅槃、提质增效的创新思路,它的发力方向是:清除制度性障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改革红利,提高潜在增长率。"十三五"开局之年,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在去产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我国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其核心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兰州市以重化工产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应该在生产领域,着力点应放在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以此扎实推进兰州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阐述了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机制,并采用行业需求满足度指标测算了2002年、2007年和2012年长三角地区30个行业的供需匹配度,然后进一步研究了行业需求满足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制造业的供给大于需求,而服务业特别是部分现代服务业的供给缺口明显;消费结构转型使得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产品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高技术制造业吸引高技能劳动力进入,同时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产品的投入,引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低技术制造业的行业需求满足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在生产要素流动的前提下,江苏低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浙江和上海低技术制造业原有生产要素流失且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作为转型升级中的服装制造业在这股浪潮中面临着人口红利消失,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及出口增长缓慢和代购热潮的冲击,在分析服装制造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之后,本文从以下及方面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应对方案: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调整产品供给,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有效供给;实行"互联网+顾客",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供需不均衡等结构性问题、创造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改革主体,企业创新在供给侧改革微观层面为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企业创新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以企业为边界,创新要素可分为内部创新要素和外部创新要素两种。企业创新系统中劳动力、资本、技术、组织内部要素优化促进了要素升级,政府、市场等外部要素效率提升实现了制度有效供给,系统内外之间知识、资源交互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以企业创新为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市场监督,可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考察。从短期的角度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个因素。从长期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于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知识进步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供给侧改革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探讨企业杠杆风险的重要来源——经营杠杆是否及如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经营杠杆的增加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拓展性研究表明:(1)增加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投资效率,是经营杠杆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2)经营杠杆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仅在企业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和调整成本时显著,表明企业自身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及调整成本水平,是经营杠杆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条件。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经营杠杆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落实结构化去杠杆,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和创新是两个关键要素。而资本又是创新的供给侧要素,将资本和创新两个供给侧的要素结合起来,通过资本要素方面的改革去推动创新要素的改革,必将发挥更大的杠杆效应,对加快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政策制定程序、实施定向于金融支持自主创新领域的减税政策、完善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的机制设计、加快完善其他金融市场步伐,从而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加快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增长质量是推动长三角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生产率的提升是其核心。文章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研究表明: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滑趋势;前期呈现出"轻技术创新、重规模扩张"的低端化趋势;后期分别呈现"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轻技术创新"的低端化趋势。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选取了2007—2019年的时间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改进的索罗残差法分析了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运用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比、科学技术投入占财政支出比、外资投资占比以及产业增加值均与全要素生产率成正相关,而固定资产年投资额占年度GDP比与全要素生产率成负相关关系,最后基于数据研究结果提出关于提高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是结构性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严重带来的劳动人口减少、资本回报率递减及资源能源约束趋紧,通过创新驱动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长期提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逻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内生性的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等多元主体全方位、深层次引领创新发展,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相似文献   

20.
吴晗  贾润崧 《财经研究》2016,(12):108-118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部门主体的银行业应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真正实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问题值得关注。文章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探讨银行业结构如何推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可以改善信贷配置结构进而有效地降低行业资源的错配程度,提高行业生产率。中小银行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僵尸企业”的生存风险,迫使其退出市场,还可以缓解高效率企业生产扩张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高效率企业成长。因此,银行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化解“僵尸企业”难题、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