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月,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监察部颁发《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号),对解决老工伤人员的统筹管理问题作了更全面的部署。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解决了老工伤人员及其供养亲属待遇“无保障”“保障不足”“保障无序”等诸多问题,使他们旧伤复发有医,基本生活无忧,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
“老工伤”是指实施工伤保险统筹以前发生的工伤。由于企业破产、倒闭、经营效益差等原因,“老工伤”人员的权益难以保障,企业负担沉重.成为上访、缠访的重要因素。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全国”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那么,哪些人应纳入?如何纳入?纳入的现状如何?有哪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老工伤”的提法是相对于“新工伤”而言的。“老工伤”人员即为历史上根据工伤事故发生时的有关政策,已对工伤事故进行定性,现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老工伤”人员的总规模在120-140万左右,这部分人长期以来一直由用人单位支付待遇。但是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把“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目前,关于“老工伤”人员进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认识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15日,人社部社保中心在西安召开全国工伤保险运行分析会,全面分析了2011年度工伤保险运行中的成就与问题。老工伤的统筹管理,不仅是又一“百万量级”历史问题的化解,也对未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结构等形成较大影响,成为会议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的105位“老工伤”人员春节前领到了第一笔工伤保险待遇津贴.他们是该市首批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老工伤”人员。2008年11月1日.《郑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据悉,该市符合条件的“老工伤”人员约有23万人。  相似文献   

6.
2004年1月1日,天津市启动了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制度。与大多数省份自1996年起陆续实行工伤保险统筹相比,天津市在全国率先较好地解决了“老工伤”的历史遗留问题,保证了“老工伤”人员的待遇不断提高,解除了“老工伤”之痛。  相似文献   

7.
统筹层次过低已成为工伤保险发展的瓶颈。2009年6月30日至7月1日,人社部工伤保险司、社保中心在陕西省宝鸡市召开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座谈会,如何提高统筹层次,确保2010年底基本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发展目标,成为会议的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8.
今年.江苏省苏州市进一步探索老工伤人员待遇保障新机制,一是将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所有认定为工伤的一至十级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费用、职业病的继续治疗费用.安装假肢.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费用全部免费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结付。二是放宽老工伤人员认定范围。覆盖人群截止期限放宽到《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之前,  相似文献   

9.
推进工伤保险医疗费即时结算是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平稳推进工伤保险即时结算、减少工伤职工大额医疗费垫付,是工伤保险工作的当务之急。2019年,人社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以推进社会保险等信息系统省级集中整合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协议机构联网直接结算。  相似文献   

10.
“老工伤”纳入统筹的难点 “老工伤”问题是工伤保险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问题交织后的一个结点,其难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0月1日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后,至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前,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一直不高。此前以及此间的许多工伤人员,没能获得工伤保险的保障。这些人员被称为“老工伤”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这样的人员有100多万人。近些年来,各地“老工伤”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老工伤”人员迎来了春天,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工伤保险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阶段,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条例》实施前已经发生工伤的人员(简称老工伤人员),其待遇和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因此,深入研究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管理的有效办法,是当前工伤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保障》2011,(3):67-67
主持人:我企业有一个1983年发生的"老工伤"。企业当时已经支付了相关费用。后来该"老工伤"人员调入其他单位,如该人员旧伤复发,工伤医疗费应由原单位付还是由调入的单位支付?如果调入的单位破产了,由谁付?我企业目前有400多名“老工伤”,此类问题较多。如1996年参加了工伤保险,发生了工伤,单位按工伤政策处理了,之后该职工调到其他单位,在新单位有的人上了工伤保险,有的人没上工伤保险。如工伤复发后,继续参加了工伤保险的“老工伤”的工伤医疗费由谁付?没上工伤保险的由谁来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对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这一问题涉及用人单位和老工伤人员的权益,不少用人单位和老工伤人员对此十分关注,要求尽早出台相关政策。为了切实保障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效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三法分立”与“三法归一” 解决“老工伤”问题,首先涉及“老工伤”人员的界定。就时间跨度而言,现在基本上能达成共识,就是指本地实施工伤保险之前遭受工伤伤害的人员,这是真正和纯粹意义上的“老工伤”人员。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待遇大幅提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同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先行支付开始实施;还是该年,老工伤基本纳入……2013年6月6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工伤保险运行分析会显示,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在2012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保障》2013,(8):13-13
5月25日,人社部社保研究所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主题,在苏州召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经验交流会,部分地区人社部门和人社部相关业务司局负责同志共同交流探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建设的大计。以下是与会部分代表的发言和主要观点摘要——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4日下午,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召开《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十周年座谈会。来自国务院法制办、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北京市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官员、学者、律师、用人单位、工伤职工畅谈——  相似文献   

19.
向春华 《中国社会保障》2013,(6):F0003-F0003
在《工伤保险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5月9日至10日,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来自全国5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社厅(局)主管负责同志及工伤保险行政、经办、劳动能力鉴定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箭在弦上,现行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与之适应,日前,由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举办的"《全国统筹条件下社保经办管理体制研究》中期论证会"在北京举行。人社部养老司、农保司、社保基金监管局、社保中心,以及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方人社部门、社保经办机构的负责人发表了论证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