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过年"冰星旧历年岁底年初的日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每到腊月23日后,人们便为过年忙活开了,购年货,打扫房屋卫生,买新衣,贴对联......除夕之夜,人们的情绪达到顶峰,吃过夜饭之后,索性连觉也不睡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唠磕,消磨这一年之...  相似文献   

2.
农家腊月     
山中无甲子,寒来便是年。当池塘结起一层层薄冰,当麦苗发出一茬茬碧绿,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们,便放下手中的锄头扁担,奔东走西准备起过年来。腊月,是女人们大显身手的季节。大嫂子、小媳妇们,一天到晚团团转,将庭院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锅碗盘碟擦拭得锃亮明晃。各类拌糖的点心果子,被大人小孩有滋有味地嚼得香气四溢。腊月里,农家的手磨老是吱嘎个不停,雪白的浆液,如幸福的甘泉,缓缓地流淌。“汤圆汤圆年年团圆”,农村人爱吉利,特别器重汤圆,做得又多又好吃。腊月底正月初,无论谁到农家,都少不了主人的一碗又香又甜的…  相似文献   

3.
黎明 《陕西审计》1996,(1):36-36
旧历年岁底年初的日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每到腊月23日后,人们便为过年忙活开了,购年货,打扫房屋卫生,买新衣,贴时联……降夕之夜,人们的情绪达科顶峰,吃过夜饭之后,索性连觉也不睡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唠磕,消磨这一年之中的最后时光,此所谓“守岁”。  相似文献   

4.
过年的滋味     
数着年轮,已有半百。过年的滋味有无忧的快乐,难捱的酸辛,平淡的从容……莫不值得珍藏。以往快过年时,母亲是最忙碌的.腊月刚到,便从街上买些五花八门的年货,有海带、大捆葱、小板凳、蒸笼等等。最后几天,买好吃的不让我们看到,藏起来等大年初一吃。  相似文献   

5.
春节情思     
中华民族在节日中最看重春节,这是迎接春天的节日。从腊月尾端到正月十五,年味飘香,高潮纷起。过年的习俗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和血液里了,这是老祖宗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6.
从一种习俗说起"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小时候,一到腊月,我们就要唱这样的儿歌,盼着年的来到。过年当然离不开腊肉香肠。在四川,在重庆,冬至一过,家家户户的阳台上窗门外,都挂起一串串香肠、一块  相似文献   

7.
“办“年     
我的故乡在皖西大别山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我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腊月,每天早晨刚起床就问娘,还有几天过年呀?这时,娘就笑着顺口说:“快了,快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相似文献   

8.
乡村过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城里的年味愈来愈淡,还是人们对过年的意识渐次减少,但每到腊月时节,我似乎又听到那鞭炮声由远及近,由疏渐密地响起,将年一下子拉得很近了。于是,年味在嗅觉上跳荡,一年的奔劳似乎找到了歇脚之处。,想着想着,乡村的春节飘然而来,我有了渴望过年的想头。  相似文献   

9.
乡村腊月     
儿场厚厚薄薄的冬雪过后,腊月便迈着轻盈的脚步向着乡村走来。一迈入腊月的门槛,孩子们便在村子里成群结队地疯玩。“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这稚嫩的童音里,迎接春节的大幕拉开了,腊月像是沿着一条千年碾下的车辙,一步一步直通年关。村庄上空也开始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年味儿。  相似文献   

10.
过年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过年总是跟阖家团圆、几代同堂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和这些概念相依存的,还有我们从小就熟悉的温情脉脉而又一成不变的景象;大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忙活,准备年饭,孩子们垂涎欲滴地围在大人后面……时下,这种一成不变的传统过年方式,已被渐渐定格在回忆中,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花样、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张雷 《乡镇论坛》2010,(5):39-40
进了腊月,娘就一再告诉我:年是怪兽,专门出来吃不听话的小孩,小孩子千万不要巴望过年。30年前,年仅5岁的我虽然对娘的叮嘱深信不疑但是我打心底期盼最好能够天天过年。地冻天寒,贪恋热被窝的我,却十分喜欢在除夕夜守岁熬年。  相似文献   

12.
回家过年     
迈过腊月的门槛,对家乡的思念便开始浓郁起来。元旦刚过,妻就问我:我们今年在哪儿过年?蓦然回首,岁月的流逝带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小时候的那股质朴、天真的劲儿,随着年岁的增长已渐渐地淡泊了,对过年的企盼也是如此,其诱惑似乎已荡然无存。如今,虽然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年节里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始终没有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的那种真实、高兴的心情。家,是浓浓的牵挂和醇醇的亲情。我们向往家,不仅仅因为它是安身栖息之处,更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寓所。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农村的老爹早就打电话问我咋恁长时间没有回…  相似文献   

13.
年味     
闻过 《乡镇论坛》2008,(12):24-25
每年一进腊月,孩子们就扳着手指头数,盼着新年的到来。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新年的即将到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是怎样一个令人心动的时刻啊。平时吃不上的东西,在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想尽办法备上,平常穿旧衣,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就可以换上新装。  相似文献   

14.
过年了,大人又该给孩子压岁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习惯千百年来从未改变。但压岁钱的给法和用法却也随着岁月在慢慢改变。  相似文献   

15.
农历1997年腊月29日中午,沙区某农贸市场肉摊前,一位中年男子拿出一元多钱的零钞向摊主买肉。“过年了,你咋买这么点钱的肉?”摊主问。“不好意思。我下岗了,妻子也下岗了,厂里几个月都没发工资,娃儿又要上学。我都好久没尝肉味了。但过年不能不让娃儿不尝肉味,将就这点钱,能买多少是多少吧。”中年男子嗫嚅着  相似文献   

16.
付洪珍 《乡镇论坛》2014,(33):48-48
谈到礼仪,在旧社会是相当多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连年过节、丧葬嫁娶、孩子满月以及盖新房立新家等都有礼仪要遵从。若要面面俱到.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只说过年这一项。北京市房山区的过年礼仪或风俗就很复杂.如腊月三十接祖宗过年。就要去坟前摆好供品、烧上香,口里念念有词:“过年了,请您老人家回家过年”。然后,再用几个纸口袋摆在当屋的桌上,前边供上各样食品,一天三遍给祖宗摆供烧香磕头。  相似文献   

17.
记忆中,小镇那家裁缝铺生意总是十分红火,特别是逢腊月天,进店铺做衣服的青年男女川流不息,因为在乡村过年讲究穿新衣。商州有首童谣唱道:“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吃饺子,放鞭炮……”就是最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田雨 《陕西审计》2004,(6):45-45
1974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按照往年农村的惯例,腊月廿三时,生产队就开始杀猪分猪肉,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准备过年了。可是那年过了小年夜,队里还未见有杀猪的动静。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春节     
过年啦!过年啦!这是我童年时最期盼的日子. 回忆起童年时过春节,充满了温馨、愉快的幸福感.那时我们还算是中等人家,一进入腊月就忙着磨糯米粉、磨小麦粉、磨豆做豆腐、做百叶;还要杀一只猪用盐腌制或风干,猪油用白糖腌着,好做猪油白糖汤圆;还要忙着用糯米粉蒸糕团,用小麦粉蒸馍头和菜肉包子;还要炒花生、炒瓜子、炒蚕豆等.到了大年三十更闹猛,家家户户忙着贴福字,贴对联、贴双喜,贴吉祥如意窗花.  相似文献   

20.
腊月里,我回老家小住,闲了便到村街上蹓跶,见了蹦跳的孩童便欢喜地上前搭讪,想着重拾乡音的亲切,却被小孩不伦不类的方言普通话弄得一头雾水,便问这普通话是跟何人所学?正纳闷中,一个发小听到我这本乡本土的声音,他赶忙出來招呼,窘笑相言:“儿子和儿媳到城里打工,这小孙子就丢给我们老夫妻带着,我俩不敢用家乡土话教他,就凑合着教他这‘半吊子’的普通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