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部化理论提出了从交易费用的视角来解释跨国公司的新建与并购选择,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提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跨国公司并购的交易费用分析是内部化理论延伸,本文通过对跨国并购的3种形态既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交易费用的分析,理清了这3种形态的动因、特征以及适用区间.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并购的交易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迎迎 《经济前沿》2005,(2):123-125
内部化理论提出了从交易费用的视角来解释跨国公司的新建与并购选择,为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提供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跨国公司并购的交易费用分析是内部化理论延伸,本文通过对跨国交购的3种形态既纵向并购、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交易费用的分析,理清了这3种形态的动因、特征以及适用区间。  相似文献   

3.
交易效率、专业化分工与跨国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框架下的跨国并购理论不能为多种形式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一般理论。本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为分析框架,提出了跨国并购的一般理论:基于企业内较高交易效率和较高水平的分工产生的企业内生比较利益的有效交易要求较高交易效率,但由于企业内交易效率高于市场交易效率,企业内生比较利益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市场交易效率交易时,必然会产生“市场失效”,在内部化利润大于以其他方式交易利润的前提下,跨国并购是克服这种“市场失效”的有效途径。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三种形式的跨国并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组织结构: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艳 《财经科学》2002,(2):59-62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基于互联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经济形态,并推动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本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首先分析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不必将市场交易带来的成本内部化,更倾向于形成一种具网络化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本进则将这种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划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各自的运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5.
OLI范式与跨国并购之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外直接投资(FDI)有两种方式:新建投资(greenfieldinvest-ment)与跨国并购(cross-borderM&A)。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跨国并购逐渐取代新建投资,成为FDI的主要方式。到1999年,国际生产增长的80%都是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跨国公司在进行FDI时越来越多地选择跨国并购呢?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OLI范式),在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然而,跨国并购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新趋势,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企业纵向并购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现象。通过交易费用理论考察企业纵向并购的成因,可以认为企业纵向并购是以管理上的协调代替市场机制的协调,是一种通过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上的战略行为,从而从交易费用角度给予企业纵向并购一个解释。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艳 《经济问题》2002,(1):48-50
信息技术及以此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首先分析了工业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提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企业不必将市场交易带来的成本内部化,更倾向于形成一种具网络化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进而将这种网络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构分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类型,并分析了其各自的运作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8.
战略联盟策略在通信产业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捷 《经济论坛》2006,(1):95-96
战略联盟最早由曾任美国DEC公司总裁的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耐格尔(R.NIGEL)提出。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组建跨国战略联盟是处于跨国公司FDI的并购和新建方式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它兼顾了企业的合作和市场的竞争。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联盟是指企业之间进行的一种长期合作,它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曾达到合并的程度,联盟的方式包括技术许可生产、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美国学者阿·撒拉福丁(A.SALAHUDDIN)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战略联盟是企业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为追求共同的…  相似文献   

9.
跨国并购是指一家外国公司通过购买他国另一家公司一定比例资产或股份,以取得该公司控股权的行为。跨国并购作为FDI的一种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并购可大大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特别对制造业而言,省掉了建厂时间,使跨国经营企业在目标市场迅速获得现成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能够利用原有的销售网络和公共关系。一般说来,通过并购企业可实现规模经济、多角化经营,降低交易费用以及实现功能互补等。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并购,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常出台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使得跨国公司在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同时,绕开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企业集团关联交易行为引发的问题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但对企业集团关联交易行为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人们很少研究。本文主要从交易费用理论、内部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经济利益观等几个角度对企业集团关联交易行为存在的原因在经济学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樊刚  许源 《生产力研究》2006,(8):245-246
物流业务专业化还是内部化,这是每个现代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文章在回顾第三方物流基本理论以后,对此做了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理论的探讨。新的经济环境从三个维度降低了抑制非一体化经营方式的交易费用,从而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学领域内对交易成本的研究一般在纵向联合理论、技术转让理论以及在跨国公司理论中得到一些应用,但用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研究我国外贸企业的改革机制等尚不多见。本文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试图从宏观和微观意义上两个角度来分析说明我国外贸企业的体制改革和自身变化,并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外贸企业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取向以谋求更低的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3.
沈芳 《生产力研究》2006,(10):13-15,58
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交易费用理论(TEC)是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对不同交易形式的选择进行分析的理论。然而交易费用理论尚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文章对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假定的不完善、片面地强调交易费用的节约所导致的理论不完备、对企业和市场的异质性考虑的欠缺以及缺乏对交易费用不同功能的划分四个缺陷进行了分析,说明交易费用理论不是一种完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姚宏丽 《时代经贸》2013,(4):21-21,44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也以其巨大的规模及其特有的方式与特征影响着东道国、投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但是,跨国公司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与关联企业的内部化贸易将大量利润移至海外,出现了“账面亏损,实际盈利”的假象。因此,跨国公司在我国开展内部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对其内部化贸易进行探讨,以应对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本文对跨国公司理论中相继出现的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等理论流派、折衷理论及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新兴理论进行了介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内部化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以金融控股集团为背景对内部交易、关联交易与内幕交易三个术语进行了新的界定与比较。指出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与内幕交易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能力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相融合的视角,探讨外部技术创新对企业边界变动的影响机理。文章指出,企业的边界主要表现为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两种形态,而能力和交易费用是决定这两种边界形态及其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短期内,能力和交易费用各自独立地决定能力边界和规模边界的变动方向;但是到了长期,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决定能力边界的变动,而且还能够通过影响交易费用水平而间接决定规模边界的变动,从而形成能力为主、交易费用为辅的企业边界动态演化机制。外部技术创新活动正是通过改变企业的能力结构和交易费用水平而最终影响企业的边界变动。渐进式创新、模块化创新、架构创新和激进式创新四种外部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边界变动存在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能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研究企业边界的两种主要理论范式,两者虽然在行为假设、基本经济分析单位及逻辑思路上存在分歧,但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要求企业边界理论融合企业能力理论和交易费用分析这两种范式。正是企业能力和交易费用的共生演化决定了企业边界,在交易费用分析中引入学习效应、治理不可分性和转化成本有助于我们对企业边界的变迁过程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内部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是跨国公司重要的优势之一。为了保持这种优势,跨国公司在技术转移上具有明显的内部化倾向。技术转移的内部化降低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难以通过技术溢出获得关键技术。技术转移的内部化还有利于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和逃避东道国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内部化是解释跨国公司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却以一定程度上损害跨国公司的内部能力特别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子公司创业创新精神为代价。跨国公司网络化的组织结构或者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兼容了价格和指令两种交易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化对子公司创业创新精神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