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依靠特定的强制性手段。当今社会生活中,地方政府权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地位也日益突出。但是。在缺少制约机制的情况下,政府更容易腐化和滥用,背离公共利益。所以,对地方政府权力制约性尤为突出。本文首先明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权力的基本概念。然后说明了地方政府权力制约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梁慧中 《魅力中国》2011,(20):120-12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引起高度的关注。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涵义出发,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从处理好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化解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使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暴露,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为解决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为发展地方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加剧了地方债务的膨胀。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现状、原因及风险,为地方债务的管理提出了警示,有利于规避政府债务违约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方债务是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义务的债务,在我国现行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渐突出,成为地方财政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理论问题是我国财政学研究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力图界定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概念,梳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基本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制度支撑体系,作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理论框架建构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成本一直处于高居不下之势,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党中央一再强调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目前,控制并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已经迫在眉捷。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促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改善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韦锋 《乡镇经济》2013,(4):45-48
地方政府公信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日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学界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能力说、效能说、关系说等,这些不同视角的阐释对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在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职能、承担政府责任、回应社会公众诉求所表现出的赢得社会公众基于主观价值评判基础上的认可的能力,是地方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地方政府公信力不但反映了公民合法权利、正当利益得到维护和保障的程度.而且其对于获取地方政府合法性、检验地方政府公共性、审视地方服务型政府、评判地方政府绩效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的活动范围应根据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社会自治的能力加以界定,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优化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应是政府行为的着眼点。从地方政府官员的意识、赶超愿望、获得新闻界的关注程度等角度探讨地方政府的行为诱导机制,阐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是导致区域主导产业畸型增长的内因,提出改变地方政府行政模式,是实现地方政府目标与区域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分税制实施以后,地方政府获得了明确的地方收益权,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独立事权,并承担相应责任,由此会出现调整制度的需求。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无疑会产生正面效应,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采用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和地方公众利益的不一致性,据此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我国2012年—2020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交互效应;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地与邻近地区间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空间互动效应。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长期潜在风险,优化中央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制度,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邻近地区建立竞争合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省级政府1995-2011年公共服务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存在邻近效应。因此,中央政府层面,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力度,纠正公共服务的地方化;另一方面,把公共服务“嵌入”到经济发展当中,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资,使民众获得更多的福利。地方政府层面,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公共服务的执政宗旨,不能仅仅依靠地方政府的主观自觉,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制度和体制,通过制度约束和体制激励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观意愿。我们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纵向与横向约束机制,同时,要鼓励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展开竞争,通过邻近地区的学习效应,来达到政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焕祥  李静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79-182
文章对西方学者关于地方政府竞争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在探讨地方政府竞争理论缘起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地方政府竞争研究的不同微观视角、地方政府竞争效应的微观研究等方面,对西方地方政府竞争理论进行总结和评述,并比较其与我国在研究区域问题、制度竞争、地方政府行为等问题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区域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微观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王新玲 《中国报道》2009,(12):88-89
“在囤地问题上,地方政府扮演着‘偷着乐’的角色。地方政府很乐意‘地王’出现,土地出让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土地价格卖得越高,地方政府从中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与地方政府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的新阶段,如何合理地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使之与中央政府职能的转变相协调;如何使地方政府尽快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的束缚,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如何尽快地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使之与WTO的规则相适应,提升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加入WTO对地方政府的挑战 第一,加入WTO对中国现行经济体制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地方政府面临挑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是中央计划的执行单位,缺乏自主发展地方经济的独…  相似文献   

15.
李泽楼 《发展》2006,(5):23-25
地方政府的决策是贯彻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发挥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地方政府的“党委、政府、人大三位一体的、以党委为中心”的决策模式,便于发挥民主集中制在公共决策中的优势,使决策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但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因此,要发挥地方政府在领导地方发展中的积极能动性,就必须不断推进我国的决策体制改革,在完善原有体制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经验,对地方政府的决策机制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庞娟 《改革与战略》2010,26(3):25-29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事权和财权上都有了较大的自主权。在地方公共品供给中,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标不相一致时,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便不可避免。在政治与经济双重竞争的博弈背景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品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常常被忽视了.地方公共品供给出现结构失衡。因此,在中央与地方博弈的视角下,针对我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困境,研究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模型,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形成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激励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逻辑主线,回顾探讨了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成因,以及经济转型进程中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评析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袁峰  马钦玉 《特区经济》2005,(11):128-129
从现代政府运行惯例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地方政府往往会利用发行债券的方法筹集公共建设资金。但在我们国家,尽管理论界对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债券曾经有过激烈探讨,由于现行法律规定不得以地方政府名义发行债券,我国地方政府无法利用该项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划拨资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地方公共建设资金的需要。而由于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进一步完善,开放地方公债发行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莹 《中国经贸》2014,(19):229-229
本文针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管相关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监管工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探索了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监管效果的几项措施,可以为地方政府预算监管措施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崧梓 《中国经贸》2014,(10):282-282
近年来,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但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债务风险都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是当务之急。文章中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时的要点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