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崇文 《经济导刊》2011,(7):108-109
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催生了虚拟经济,金融创新不断加速,使得虚拟经济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规模。随着金融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衍生产品不断的推陈出新,金融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全球虚拟经济的整体交易规模急剧膨胀;在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存不断积聚着经济风险和资产泡沫,为实体经济的运行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最大的特点是虚拟经济,即高度依赖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有数据显示,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480万亿美元,而全球实体经济GDP的年度总值也只有50万亿美元,创新的帽子显然太大了。这告诉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规模。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货币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虚拟资本数量不断增加,虚拟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并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有利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当代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防范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虚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3,(1):4-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改革的金科玉律,金融改革必须有助于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李扬认为,金融本身是一个服务业,是虚拟经济,无法自我评价。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效,要看其是否有助于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李扬看来,未来影响最大的五类实体经济现象为:中国经济减速,人口结构发生趋势性转折,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危机长期化,新型工业化和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5.
韩杨 《经济师》2009,(1):42-43
自2007年浮出水面的次贷危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不断升级,并在最近几个月里掀起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有评论指责CDO、CDS等金融衍生品为始作俑者。文章通过描述这些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过程,分析危机形成和传导的机制。从而说明忽视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所在,并告示人们,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6.
缪匡华 《技术经济》2003,22(7):56-57
<正>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领域,虚拟资本则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现实的实践来看,虚拟经济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领域:网络市场和股票市场。随着全球网络业的发展,中国的电脑及网络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而股票市场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正逐步对我国经济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仲芳 《经济论坛》2009,(22):14-17
本文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诠释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虚拟资本过度膨胀的危害性,以期为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防范金融和经济危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行金融制度与全球化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严重失衡,政府对金融监管的忽视及缺乏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虚拟资本的内涵不断扩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迅速。本文在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经济的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虚拟经济,分别探讨了我国股票市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近20年来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回顾,以货币化率和金融相关率为参考指标,探讨我国虚拟经济的整体发展及经济虚拟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新视角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提出广义虚拟经济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以人为本、注重感知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特征均渗入到互联网金融中,这恰好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并从经济转型升级、用户服务和体制创新、产业间深度融合和跨界发展、风险控制和提出监管四个方面探讨广义虚拟经济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虚拟经济虽然取得一定发展,但尚不能满足实物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配置不当,虚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制约了实物经济的成长。因此,中国应遵从适度和平衡原则,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只有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资产证券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虚拟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虚拟性大大加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最大特点。可以预计,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会更快,虚拟经济的规模还会膨胀。  相似文献   

13.
货币的虚拟化打开了经济虚拟化的大门,自由放任主义和政府失灵是经济虚拟化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美国的债务经济循环将全球经济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并为虚拟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流动性。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过度虚拟化,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不断累积和放大,最终导致金融系统的崩溃。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适当比例,加快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正确理解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于把握当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本质,以指导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虚拟经济实质的基础上,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据此提出了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以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宫雪  谢磊 《时代经贸》2011,(8):171-172
随着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已经不是免费的公共资源,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便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任务。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模式也面临着新一轮调整,低碳经济需要碳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工程的创新也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必须努力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创新金融工程。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宏宇  田昆  李桦 《经济师》2004,(3):236-236,238
由于虚拟经济与金融有难以割舍的联系 ,二者的发展历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者的运行主体基本相同 ,因此 ,部分学者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经济。而大多数学者则不这样认为 ,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运行的角度分析 ,金融业是实体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因此 ,并不能把金融与虚拟经济混为一谈。但除了微观层面比较以外 ,在金融体制、金融改革、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等宏观方面二者的关系和作用机理如何 ,则鲜有人论及 ,文章正是立足于宏观金融层面探索虚拟经济与我国金融发展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咨询》2008,(1):41-42
2007年,全球经济金融虽然仍处于增长周期之中,但出现了高油价、高粮价、全球通胀风险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笔者提出,2008年我国经济金融宜采取以下一些对策:防范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的同时,是对美欧银行进行战略性投资参股的好时机;实施重在节流的新能源政策,城市应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严控私家车发展;财政、审计部门应采取严格的增收节支措施,压缩公务费用开支400亿-500亿元用于扶持“三农”。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但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了金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山西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二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逐步规范金融市场;四是加快金融创新,拓宽投资渠道;五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9.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20.
黄冀 《当代经济》2021,(6):13-15
自1997年亚洲金融海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非理性繁荣的虚拟经济对整体经济系统显示出愈发明显的破坏性.但经济学系统的实证分析和政治经济学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这对概念都未给出比较清晰的界定.本文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对概念出发,在界定概念的过程中反思经济系统脱实向虚的源起,认为乐观主义、从众心理、赌徒心态、低投入高回报带来的快乐是当下经济系统脱实向虚现象的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