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唐鹏 《金融论坛》2015,(3):15-25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建立破产风险指数和不良贷款风险等两个冲击模型分析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自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在波动中不断降低,于2010年发生"拐点效应",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开始下降;银行市场结构对破产概率和不良贷款等风险承担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中国银行业风险承担会因市场集中度增加而上升,因竞争性势力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强化银行业的竞争氛围应有利于降低风险承担;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应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减少经济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非正常冲击。  相似文献   

2.
防范危机、维系安全是中国银行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其他国家的银行危机及其处理方式,为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安全问题树立了标杆。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安全性并不令人乐观,引入外资加快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有效的举措,但这仅仅是银行业安全性问题的一个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银行安全体系的构建,这是保障银行业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自从大型国有银行改革上市以来,中国银行业持续了数年的高速增长。不过,部份国际机构从2011年起轮番唱空中国银行股,认为中国在2013年年中之前爆发银行业危机的概率高达60%。  相似文献   

4.
《新金融》2011,(9)
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银行业2010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成就,对2011年及今后更长时期内银行业发展环境和趋势进行展望和研判,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0年年底组织编纂《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并于2011年7月底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是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部系统描绘我国银行业全景的大型年度报告,也是我国银行业第一次由同业合作完成的科研成  相似文献   

5.
《新金融》2011,(11)
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银行业2010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成就,对2011年及今后更长时期内银行业发展环境和趋势进行展望和研判,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0年年底组织编纂《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并于2011年7月底正式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是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部系统描绘我国银行业全景的大型年度报告,也是我国银行业第一次由同业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报告由协会行业发展研  相似文献   

6.
《新金融》2011,(11):60-60
为向社会各界展示中国银行业2010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成就,对2011年及今后更长时期内银行业发展环境和趋势进行展望和研判,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银行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0年年底组织编纂《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0-2011)》,并于2011年7月底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7.
发源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使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这些变化已经或正在对中国银行业产生深刻影响.2009年,中国银行业"一枝独秀",但面对2010年中国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银行业可能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业的创新发展与业务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1997—2010年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能力与资本充足率在促进中国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上不完全显著,但交互项对促进银行业经营效率提高与降低银行业风险方面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4-2010平的我国银行业数据作为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研究样本.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分析,并且运用PR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分别考察了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程度及其变化,以期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远大于97金融风暴,但相对全球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和中国银行业自身实力而言,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及时调整业务结构、有针对性地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等手段,不仅能更好地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有利于加快自身发展,在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在国际银行业中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高家颂 《云南金融》2012,(1X):85-8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注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强烈的特殊性。本文会介绍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状况,分析次贷危机和新巴塞尔协议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银行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道路,注定了中国银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对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具有强烈的特殊性。本文会介绍我国银行监管框架的基本状况,分析次贷危机和新巴塞尔协议对国内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货币危机预警与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及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乃至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本文主要对近期货币危机预警模型或较新的若干预警模型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危机使国际银行业损失惨重,相比较而言中国银行业不仅损失有限,而且还在去年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各项指标都位居世界第一.金融危机使国际银行业的格局重新调整,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生存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银行业在积极应对挑战、稳健经营的同时,还应抓住机遇,大胆地实施反危机扩张策略,力争实现可持续乃至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货币危机预警与投机性货币冲击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提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进而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本文对近期货币危机主要预警模型或较新的若干预警模型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历诗 《国际融资》2009,(11):56-58
建国60周年的金秋之际,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携手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这是双方首次合作对中国银行业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入的研究。这份报告反映了中国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银行业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之策;同时,也搭建了一座促进监管当局、国内外市场与中国银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经营环境空前复杂而多变,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中国经济由偏热转为偏冷,减速趋势非常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更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资产质量得到改善,防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为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中国银行业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历史比较与国际比较,指出中国银行业虽然综合税负不断下降,但仍较国外偏重,进而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论证了相对过重的税收负担对中国银行业经营绩效产生负效应,最后,提出降低我国银行业税负的若干政策建议,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挑战,提高中国银行业在开放金融体系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总结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既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相似文献   

20.
货币危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提早识别危机发生的信号,以便该国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乃至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减少危机发生的强度和烈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预警研究,形成了信号分析模型、离散选择模型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模型等预警模型,但总体而言,现有预警方法的预警能力还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