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会计信息虚假列报、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等会计寻租行为,造成中小投资者损失严重。文章从行为金融角度基于个体投资者投资心理和行为,分析我国资本市场会计寻租产生的另一诱导因素,以从微观层面来加强对投资者理性投资的管理,降低会计寻租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决定投资者是否购买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当下的心理状态。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的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文章运用行为金融学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角度分析资产价格的波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个人投资者采用股价趋势交易策略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献 ,分析了国内 4个证券营业部的投资者交易决策和行为特征。结果表明 :超过 1 /3的股市投资者 (主要是个人投资者 )在交易决策时采用了趋势策略 ,他们倾向于在买入时采用动量策略 ,而在卖出时采用反向策略 ;在投资行为上 ,投资者通常将前一个月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作为买卖时的心理定位点 ,并且更愿意卖出盈利股票 ,而继续持有亏损股票 ,具有典型的处置效应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情绪的度量对研究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非理性心理和不严谨投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投资者情绪的构造有利于帮助规避投资者的偏激行为带来的投资风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文章选取月新增开户数、百度指数搜索量、消费者信心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五个指标构建出较为合理的投资者情绪的综合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投资者情绪波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这个处于新兴和转轨的股票市场中,散户的数量占了股市投资者的大部分,因此,当其对股市的判断达成一致并且采取同样的投资行为的时候,将直接决定大市的走势,而行为金融发现散户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中存在着诸多的非理性因素。将人类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大众投资者(即散户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散户投资策略,无论是对机构投资者还是理性散户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产定价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的焦点问题,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基于基本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而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近些年来,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到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上,鉴于此,从投资者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认知、情绪、意志过程的偏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心理偏差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资本市场很多市场异象暗示市场不一定有效,最为突出的是资本市场遭遇冲击时,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冲击是不同的。文章通过以双汇发展,中石油、复星医药为例,分析投资者对不同类型企业受到负面新闻冲击时买入行为的影响,发现企业受到负面新闻冲击时,受到的冲击程度与投资者关注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并利用投资者优先关注心理相关成果尝试检验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邹高祥  沃建中 《中国经贸》2009,(16):120-121
金融市场的羊群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的行为,对于投资者的效用和证券市场的稳定都产生较大消极的影响。促使羊群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博弈、认知偏差、从众的本能以及预期效益与风险回避,通过对羊群行为的心理成因的探索,对投资者和市场监管部门控制羊群行为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金华 《特区经济》2010,(6):100-101
本文在个体投资者层次对基金赎回中的羊群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本文发现在面对相同的风险和收益时,投资者看到更多人赎回基金,自己赎回基金的概率会提升,因此羊群效应存在。此外,本文研究了股票型基金投资者与混合型基金投资者在赎回行为中的差异。结果发现股票型基金投资者比混合型基金投资者表现出更强的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0.
IPO过程是新股公司展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投资者辨识新股公司发展潜力的过程。而事实上,新股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有赖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与激励情况,该信息理应得到理性投资者的关注和利用。文章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作为自然人的投资者和首次重仓打新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具有较强的盲目性;而富有重仓投资经验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IPO公司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并更关注IPO公司技术骨干(而非管理人才)的激励情况。文章结论反映IPO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尚未被全部投资者所运用,富有经验机构投资者更擅长洞察核心人才的激励机制,并将技术人员的激励力度作为自己“打新”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证券市场成长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其决策行为至今仍为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本文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给出了机构投资者非完全理性下的决策解释。并以Shefrin和Statman创立的行为证券组合理论为核心,建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在具有不同心理账户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模式,研究对机构投资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后悔厌恶的心理因素,投资者会表现出持亏卖盈的行为偏好。本文利用中国个体投资者交易账户的交易数据对中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十二月效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个体投资者存在显著的“处置效应”,并在十二月份存在“反处置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王向阳  韩卫东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47-150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于对风险的补偿,但是缺乏实证方面的证据,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动量效应来自投资者行为,跟投资者的心理及行为因素有关。文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结合我国股票市场的总体特征,通过分析市场参与者结构以及各自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对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短期动量效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耿晓媛 《科学决策》2023,(11):156-169
投资者的情绪特征主要来自于投资者的心理认知,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期望理论与后悔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内涵,进而编制投资者情绪特征指数进行测度,以此研究投资者情绪特征指数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影响机制。同时应用爬虫技术爬取相关投资者情绪的数据,经过合理清洗、筛选与朴素贝叶斯处理等过程,对投资者情绪特征进行统计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特征具有可甄别性、可预测性;基于对投资者情绪特征变量的统计测度方法的分析,论证这些统计测度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特征的提取与测度,而且可行;积极情绪投资者对投资风险性较高的新兴行业板块更加青睐,且与消极情绪投资者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差异,但是积极情绪投资者与消极情绪投资者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姚振晔 《南方经济》2019,38(4):62-83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散户在股市轮盘中入入出出,不能认识自己所在群体存在不可抗的行为非理性:当行动结果是受益时,行为人是风险规避者;而当行动结果是损失时,行为人是风险偏好者。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呈现S型,反映出投资者在盈利状态下倾向于先卖出证券,不愿意承担确定性风险,而在亏损状态下倾向于持有证券,更加倾向于承担不确定风险。笔者以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为基础,结合行为博弈的研究成果,解释了散户行为的情绪性与决策的非理性,说明在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所处的不同地位,从而分析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深受各种心理效应的影响.心理效应是决定投资者投资行为与投资结果的重要因素.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投资行为的几种心理效应,并提出了控制这些心理效应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卢军  周红  江文 《理论观察》2009,(4):101-103
农民工子女是现阶段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调查分析、实证研究的层面,而要重视理论层面、跨学科研究的层面;不应只是关注以自然科学为探讨工具的理性分析,而应深入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层面,予以更多的人文精神诉求和关怀。基于此,本文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以伦理特有的人文关怀探讨农民工子女个体心理的道德迁移,提出消除道德负迁移、规范其行为的可行路径,关注积极的自我完善,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强,以及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和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组织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受到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组织创新是由个体创新来组成,个体的创新行为直接影响到组织创新,所以可以看出,个体创新为组织创新提供源泉动力。在组织中,个体创新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什么原因能够促使企业员工生成更多的创新行为呢?文章更多研究员工情感的投入,来自"我愿意",这种我愿意的态度越强烈,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一项目标,更有利员工的个体创新行为。在组织中,员工的幸福感就是驱动"我愿意"这种态度形成重要因素。工作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拓展,工作中能够给予员工正能量,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感觉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极其重要,并且学习能力又是转化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