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蒋琴 《世界经济情况》2007,(9):23-28,32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分析东亚地区现行汇率制度及其改革方向,并通过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东亚地区现行汇率制度进行了简单描述;第二部分对现行汇率制度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三部分对改革现行机制的各种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得出渐进式钉住货币篮子是目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选择了林吉特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强政府经济政策所具有的公信力和日元未出现大幅升贬是马来西亚钉住汇率制一直持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随着马来西亚资本管制的放松,东南亚国家贸易竞争的加剧、日元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使林吉特钉住美元变得不可维持,钉住汇率制必然向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3.
钉住美元与钉住货币篮子汇率安排对我国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国内外要求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讨论较多的一种改革方案是将钉住美元改为钉住货币篮子。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按总贸易额加权构建的我国的货币篮子进行了模拟,对钉住美元和钉住货币篮子两种汇率制度下的汇率波动性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1 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时 ,货币当局提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近几年 ,人民币汇率“管”而不“浮” ,基本上采用的是钉住单一货币美元的汇率制度。在本文中 ,首先用事实说明这种汇率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 ,包括同日益多元化的贸易体系以及货币政策的冲突等 ,然后就两种可能的改革选择———管理浮动制和自由浮动制分别进行分析 ,指出在短期内它们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最后结合现实给出一个改革的建议———钉住一篮子货币 ,指出这才是目前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汇率 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国进行汇率渐进自由化改革三个阶段的初步设想,并对实 施钉住一篮子货币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政策和交易主体学习适应的过程 是任何汇率制度转型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把握转型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东亚区域汇率合作:中国视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中国视角 ,对当前各种流行的东亚汇率合作方案做出了评价。研究发现 ,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快速变化 ,加上欠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 ,钉住一揽子货币、亚洲汇率机制等一系列东亚汇率合作方案不能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构成有益的改善。推进东亚汇率合作 ,中国一方面可以通过呼吁日元对美元的稳定实现东亚区域内货币之间的稳定 ,另一方面 ,推进人民币在东亚区域更加广泛的使用是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将现行汇率制度定义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这种所谓的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仍表现为以美元为主要目标货币的钉住汇率制度.这种钉住制度在政府宏观调控、金融体系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隐患,因此仍需改革和完善.这一改革的中期目标应是逐步增加汇率波动幅度,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循序渐进的退出钉住汇率制;最终目标应为实现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8.
经验证明,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贸易量、外国直接投资、货币危机、债务负担、投资组合成本和商品价格等等。在本文中,我们追溯了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倒塌以来G-3汇率波动的经历,并结合二十世纪下叶新兴市场国家的若干次危机,详细考察了G-3汇率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寻找一种比较合理的G-3汇率制度安排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新的外部货币法模型,估算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东亚地区货币的汇率变化特征,认为各经济体的"实际"汇率制度正逐步向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东亚区域具有较强的汇率相关性并导致汇率行为的集群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简要概述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基于Frankel和Wei(1994)和卡尔曼滤波法分析了2005年7月21以来人民币汇率调整参考的篮子货币权重的结构变化和时变情况,并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框架内检验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化所受到的影响。结论表明:对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概括为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的结构变化可以发现,当前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管理浮动汇率特征已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刘旺霞 《改革与战略》2011,27(1):180-182
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着汇率制度的变迁。波兰转轨以来汇率制度相继选择了单一盯住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爬行区间浮动和自由浮动等形式。泰国二战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采用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文章据此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得出如下经验与启示:应牢牢把握汇率制度调整的主动权并渐进改革,协调好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与汇率制度相配合有步骤地开放资本项目,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加强对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赵翊 《特区经济》2011,(2):121-123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建立之后,汇率变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普遍现象,许多经济学开始从理论上、实际上探讨汇率波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汇率变动将对中日农产品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05年1月~2008年11月月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元悖论”从宏观上揭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是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工具。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现,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只能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4.
侯杰 《特区经济》2007,225(10):272-273
目前我们正经历着汇率制度研究多年来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学术界对汇率制度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综述,总结了经济学家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对汇率制度的选择得出的不同结论;第二部分为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文献综述,讨论了人民币应该继续钉住美元还是采取更灵活的汇率制度,以及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加入W TO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汪琳 《特区经济》2009,(12):242-243
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导致了浮动汇率制对固定汇率制的取代。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是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频繁且大幅度波动。汇率的不稳定给外贸企业带来了汇兑风险、经营风险等,所以外贸企业应相应地采取控制汇率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汇率是实现经济内外均衡的调控工具,研究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运用AR-GARCH模型和协整理论,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长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与我国进出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短期内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China's trade surplus reached a record $102 billion in 2005 while the US trade deficit of $717 billion accounted for 5.8% of U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 the same year. US policy makers claim China's currency is undervalued about 25 to 35% against the US dollar and they blame China for holding the value of the RMB weak to keep Chinese products competitive on pri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Given the unique situation in China, where the capital account is only partially convertible and the economy has been growing at an annual average rate of 10%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magnitude of the exchange rate misalignment of China's RMB against the US dollar by using the Behavioral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BEER) and Permanent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PEER) models.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B was undervalued by approximately 15% from 2002:Q2 to 2003:Q4; however,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while the RMB was overvalued during 1997:Q4–2002:Q2, China experienced a huge trade surplus during that period.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三元悖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信奉,同样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也是一直以此为基石。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然而本文将利用Mendel-Fleming和Mendel-Fleming-Dombusch两个模型去分析,得出即使在国际资本完全不自由流动下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的浮动汇率政策都无法完全得以实现,从而理清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时依赖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自主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三元悖论”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经典的汇率制度选择依据--"三元悖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学术界所信奉,同样在我国,近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也是一直以此为基石.认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自主,然而本文将利用Mendel-Fleming和Mendel-Fleming-Dornbusch两个模型去分析,得出即使在国际资本完全不自由流动下的固定汇率政策以及在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的浮动汇率政策都无法完全得以实现,从而理清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时依赖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自主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曲昳 《特区经济》2011,(11):89-91
人民币/美元汇率在我国的汇率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该汇率的波动无论是对国内的微观经济主体还是掌握经济调控的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现代动态计量经济学中的GARCH模型针对2007年以来人民币/美元汇率波动的集群性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采用GARCH(1,1)模型,可以有效消除回归方程残差项的异方差性,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和预测精度,在现实中可以作为研究汇率波动集群性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