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燕山运动幕及其时代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山运动,它不仅在中生代中国境内普遍发育,在太平洋两岸地区也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因此,又称为中生代或太平洋运动。燕山运动是翁文灏(1926)在50多年前根据北票地区上煤系和北票上火山岩系的不整合关系而首先建立的。当时认为是侏罗—白垩纪之间的褶皱幕。1929年翁氏又修改为两期:A期指侏罗纪末或白垩纪初的宽广褶皱,是为绪动;B期指早白垩世后或白垩纪间的急激褶皱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近几年来1:5万区调新资料,首次确认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八宝山地区晚三叠世杏石口组的客观存在;并就其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孢粉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区域对比,探讨了杏石口组的建立对研究冀西北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及构造运动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燕山西段有许多中生代煤盆地。对这些煤盆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侏罗系煤系地层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寻找新的煤田,而且对了解燕山西段地质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区内构造层的划分和其演化特征的分析,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太古代地槽发展阶段;2)元古代—古生代为地台盖层发展阶段;3)中生代—新生代为断块构造阶段。为了分析区内构造演化特征,我们还根据矿区内均匀分布的200多个钻孔资料,采用了多项式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趋势分析,拟合出1—4次多项系数。结果证明常规构造分析和数学地质分析完全吻合。矿区内地质构造特征可归为三点:(1)矿区地质构造为一复向斜。该复向斜受太古代古侵蚀面的古地理控制并经过后期构造旋回发育而成。(2)燕山运动把矿区改造成断陷盆地。喜山运动使断陷盆地继续发展。(3)中生代中晚期的辉绿岩侵入和侧向挤压,在矿区内产生一些规模较小的褶皱和断层。同时,我们还讨论了燕山西段侏罗系煤田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煤田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分布规律,和各煤田地质构造的后期改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从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的古地磁测试和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证实了燕山运动中期在燕山西段形成的一系列推覆构造,其推覆体都是邻近的地质体,并非远方的客体,推覆距离为几公里至数十公里,推覆方向由南向北。  相似文献   

5.
燕山西部地区(北京以西的燕山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黄汲清、1945、1962、1980)的北部边缘。在中生代期间,由于太平洋岩石圈板块向欧亚大陆岩石圈板块俯冲及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使本区形成大陆边缘活动带,是典型的稳定区向活动带转化的地区,具有强烈的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即所谓的“地台活化”,也是滨太平洋成矿带的有利地区。本文根据前人资料、野外观察及分析成果初步总结本区中生代的断裂变动、岩浆活动,并进一步探讨引起这些活动的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冀北辽西一带分布着一套火山喷发和沉积相间的陆相侏罗—白垩系地层,负有盛名的“热河群”是该套地层的典型代表,其中含有相当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即通常所称的“热河生物群”。陆相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实质就是对热河生物群时代归属问题的讨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地层古生物工作者一直在寻求合乎客观实际的正确划分方案,然而至今对该地层的侧分对比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特别是侏罗—白垩系界限的划分更是不统一。笔者在参加编制华北地区区域地层表和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的过程中对河北燕山地区的介形虫化石做过一些较系统的研究,全部化石已在华北古生物图册(微体分册)中进  相似文献   

7.
八宝山地区中上元古界一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发育。上元古界下马岭组层序完整,上下限清楚,分段标志明显,是燕山全区内最典型的剖面地区。中生界侏罗系下花园组是区内唯一含煤岩系。 该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相互切割。三叠纪的印支运动控制着本区煤系地层的分布和后期构造变动。 区内岩浆活动剧烈,岩石种类较多,侵入岩分布面积广。八宝山正长斑岩体为多期侵入并间有喷发的复合岩体,其产状为岩盖,在其下部盖有含煤岩系,为今后八宝山区重点找煤区。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锡盟南部与冀西北地区,中生代以前的地质历史发展结果,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基本构造格架、构造运动发展过程、古老变质岩系分布、矿化作用等方面有极大的不同。燕山运动使这两个地区有了许多显著的共同点,如构造形迹、构造形式、形成建造、热液活动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本文指出,通过加强构造地质、燕山期岩浆活动、蚀变与矿化等方面的研究,在锡盟南部地区找到与冀西北地区同类型的金及多金属矿床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9.
《燕山地区青白口纪宏观藻类》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晚前寒武纪炭质大型化石(carbonaceous megafossils),即本书所称“宏观藻类”化石的专著。杜汝霖和田立富著,全书约16万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也是当前古生物学中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炭质大型化石或“宏观藻类”化石是前寒武纪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探讨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演化和解决晚前期寒武纪地层对比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自60年代初在安徽淮南地区青白口纪刘老碑组发现炭质大型化石Chuaria以来,现已在许多地方的晚前寒武纪地层中找到这类化石,而且层位也比较稳定。最近几年,河北地质学院杜汝霖同志和他领导的课题组对燕山地区青白口系的“宏观藻类”化  相似文献   

10.
阜平、卢龙地区分别位于河北省太行山中段及燕山东段,区内寒武、奥陶系发育良好,尤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更为清楚,三叶虫及牙形石化石极为丰富,是研究我国华北型寒武系与奥陶系分界的重要地区之一。远在1923、1924及1935年孙云铸先生曾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解放后卢衍豪教授1962年在总结中国寒武系时又加以综合补充研究,河北区测队(包括现在的区调一队、二队)在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及编制河北省地层表时,先后对该  相似文献   

11.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概要石峡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约80公里处,行政区属延庆县西拨子公社。大地构造位置属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的东南和新华夏构造及东西向纬向构造的复合部位。从局部构造范围来看位于中生代岔道火山断陷型陆相盆地之西南边缘。其西邻中生代辛坊火山断陷型陆相盆地。工作区内出露的主要是一套侏罗系中上统中酸性火山岩系地层,其下伏地层为震旦系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究了燕山地区中生代区域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喷发活动及岩浆侵入规律以及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中生代燕山运动启始于晚三迭世(190Ma),终止于早白垩世末(110Ma)。其演化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个构造幕:第一幕发生在晚三迭世末至早中侏罗世,时限约为190~160Ma;第二幕出现在中侏罗世早期至晚侏罗世末(160~120Ma);第三幕从早由垩世开始,早白垩纪末期结束(120~110)Ma。各幕的发展即有一定规律也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近几年1:5万区调资料,论述了燕山西段怀来地区青白口纪井儿峪组的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古生物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及接触关系。通过区域地层对比,探讨了井儿峪期燕山地区古地理面貌。指出了本区井儿峪组发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布于华北地区的接触交代型铁矿—邯邢式铁矿,产于燕山期的中性岩浆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地层的接触带内及其附近。矿石富,矿体集中,具有重要工业意义。随着地质研究的进展,对控矿地质规律及成矿条件的认识不断加深。近年来,我队与地质力学所对控矿围岩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奥陶统的石膏层对铁矿成矿有重要意义。经进一步工作,我们认为邯邢式  相似文献   

16.
前人对辽西—赤峰地区第四纪地层及哺乳动物(Mammalia)化石进行系统的研究。早在解放前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dson),日本人鹿间什夫、德永重康作了关于地层学及哺乳动物化石方面的报导;我国地质学家翁文灏通过对东梁下部的北票红土进行研究,确定的地质时代为上新世(Pliocene);解放后古生物学家周明镇、薛祥煦对该区的化石进行了研究,编写出东北哺乳动物化石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山西偏关地区中奥陶统地层进行了牙形石动物群的系统研究,根据牙形石动物群的发展演化、垂直分布、形态特征及组合面貌,将区内中奥陶统地层由老至新划分为四个牙形石组合(带):1、Scolopodus flexilis带 (Basilicus (Basileilla)—Eoisotelus组合);2、Tangshanodus tangshanesis带;3、Scolopdus mandalensis—Belodella rigida-A(?)rilobodus simplex组合;4、Paraozarkodina asymmetricus—Microcoelodus asymmetricus—badoud(?)s badouensis带。结合中奥陶统地层的岩性岩相、沉积旋回及地层接触关系,并与国内外同期同层位牙形石动物群对比,将该套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划分为下马家沟组(1—2化石带)、上马家沟组(3化石组合)及上马家沟组上部(4化石带)。从上马家沟组上部所含牙形石动物群组合特征的分析,显然与下伏上马家沟组牙形石组合面貌不同,独具特色,而与邻区峰峰组牙形石组合面貌相似。为此,笔者将上马家沟组上部层位首次建立一独立地层单位一峰峰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近年来区调新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印支运动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地区的客观存在。该运动发生在晚三叠世杏石口组形成之前,运动方向是来自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致使本区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地层发生明显褶皱和断裂,并伴有中基性岩脉侵入。该构造运动对后期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发育、分布和构造变化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地质概况綦村闪长一二长岩体是邯邢铁矿区綦村铁矿的成矿母岩。它是邯邢地区燕山期中性、中偏碱性侵入杂岩体中最北边的一个(图1)围岩主要是奥陶系中统的碳酸盐类岩石,覆盖在岩体的中部和南部;其次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分布在岩体南部,由一套铁质铝土质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另外第四系黄土和冲积砾石层大面积覆盖于岩体和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20.
海沟矿床是一个大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分布于燕山期二长花岗岩体中,金属矿物的研究表明,矿物以自然金、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为主,伴有少量铀矿物(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及碲化物(碲铅矿、碲金矿)。主要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石英、自然金—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成矿阶段,金的最大富集发生于自然金一硫化物阶段,金属矿物的某些特征为矿床成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它表明矿床成因上不仅与燕山朔岩浆活动有关,而且也与构造—变质期形成的矿源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