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为此必须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这就表明,指导性计划将要阔步登上我国计划经济的舞台,成为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改革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原则。但是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如何建立,指导性计划如何调节,经济杠杆如何运用等问题,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调节机制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任务和要求,这就是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建立起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把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作为计划经济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计划体制改革要求财政转轨变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根据这个要求,应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而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并重视市场调节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计划管理形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后果。建国以来,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基本采取的是苏联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实行以部门为主垂直式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调整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分配  相似文献   

5.
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体制模式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必须以指导性、政策性计划为主。以指导性计划为主,从全国来说,并不完全排除国家对一些重要经济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强制执行,有的甚至是通过行政立法手段来推行。但作为省级,除落实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应象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那样,基本取消生产领域里的指令性计划,在流通领域包括进出口在内,视市场发育情况,适当减少并及时调整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对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为了提高指导性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提高制定和实施计划的社会参与度,实行发挥计划系统的作用与发挥各种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系统的积极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计划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以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六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互不配套的消极影响说明,需要尽快地制定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目标模式。计划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明确计划体制的目标模式更为迫切。计划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主要是: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计划体制改革要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计划管理由直接控  相似文献   

7.
<正> 1978年以前,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标志是生产手段的公有,它的市场、价格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管理体制和社会主义单一的计划价格。这本身并不告诉我们,经济如何组织和管理。可以把国民经济看做单一的企业或一个超级大公司来管理,一切决策在中央制定,这种体制下的经济叫管制经济。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和计划价格下,虽然国民产值在显著提高,但是,普遍地认为计划体制工作效率不高。例如: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信息情报不够,消费物品的花色式样,品种质量很差。农业  相似文献   

8.
<正> 我注意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提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我认为这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后经济理论和政策上又一个进展。在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专门有一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这一节中写道:“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  相似文献   

9.
名牌的实质是什么?从经济领域来说,名牌实质是一种知识产权;从社会来说,名牌又是一种文化;从国家来看,名牌又是一个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设计新的计划体制模式,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计划体制模式是经济体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计划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为加速新旧体制模式的转换,我们必须精心探索和设计新型  相似文献   

11.
<正> 什么是所有制?它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怎样的?与此相联系,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应该如何对待所有制?这是当前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讨论中的焦点。在这篇文章中,我想结合《资本论》和其它有关著作的学习,谈一点个人的看法。由于论题的性质不得不较多地引用马克思的原话,请同志们谅解。  相似文献   

12.
《经济计划论》(百百和、夏目隆、福田亘合著,日本三和书房出版)是一部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经济计划论专著。它较为客观和全面地介绍了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实施过程及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计划体制改革过程和经验教训,并对计划体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设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计划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问题,作了大量阐述,因而对于我们进行计划体制改革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物资(即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是在五十年代初期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模式下,与计划体制和生产企业管理体制配套建立的。在这种体制下,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都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规定;企业所需生产资料由谁供给、什么时候供给、供给多少也都必须按照国家物资分配计划执行。  相似文献   

14.
李广胜 《经济问题》1989,(10):28-3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性质,是我们进行四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是,什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什么区别?如何正确认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从利益刺激起步的改革次序选择是20年冻结工资的必然结果不少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学者都认为,改革的次序选择应当是:先实现机制转换,在机制转换中实现利益调整,在改革起步时则应当控制宏观分配计划。这是因为传统计划体制虽然能够高度集中资源进行建设,却存在着运行僵化,缺乏活力的弊病,通过改革,利用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调动起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积极性,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  相似文献   

16.
改革计划体制,是否还需要指令性计划?不少同志认为,虽然大幅度削减指令性计划指标是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国家不可能全部取消指令性计划,否则我们的计划就与资本主义那种“天气预报式”的计划没有区别了。我们认为,彻底的改革态度是,凡违背商品经济规律、不利于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的管理方式包括指令性计划方式都应当从根本上改革,但这种改革既不是简单地缩小或取消指令性计划,也不是仍然继续维持或保留某些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方式,而是要创新一种与市场原则相容、能够有计划地引导和调控市场的新型计划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体制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中央集权型的计划体制已经被否定了。把指令性计划转化为市场导向型计划,通过计划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实行以间接调节为核心的指导性计划,已成为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倾向。这对于克服原有计划体制的弊端,调动企业,地方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不够,改革中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加之某些错误理论观点的影响,某些方面的放权让利过猛,指令性计划缩减过多,过分夸大了市场调节的功能,宏观计划调控权力分散和缺乏应有的经济实力,使得一个时期以来,供需总量失衡,经济结构扭曲,经济秩序混乱,经济效益低下。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制度,在治理整顿期间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资源配置是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分别对应于两种经济体制: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运行的直接目的。资源配置的效率包括两方面含义:资源在各种竞争性用途之间如何分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资源在单个企业之中如何使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实践表明,由于缺乏一系列有关前提,尤其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的支撑和健全的动力系统的推动,资源配置的计划体制难以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9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明显地扩大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权力,缩小了计划对资源的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探讨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和我国价格总水平问题。什么是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采取怎样的措施缩小剪刀差?价格总水平的发展趋势是下降,相对稳定的,还是上涨的?缩小剪刀差采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同价格总水平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价格理论和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关于剪刀差问题什么是剪刀差?首先,从现象上来看,农产品与工业品相交换,由于价格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用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正在有步骤的建立。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机制二者之间具备怎样的关系?是互相促进还是互相抑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能否实现二者之间的对接?具备哪些对接条件或者说是可能性?又如何具体的进行对接,或者说对接的中介是什么?本文就从以上问题着手,讨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机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