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解决经济社会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2000年开始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就是以人为本,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促进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开展近5年。到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及配套荒山造林2382万亩,营造林2300万亩,草地治理1.06亿亩,小流域综合治理4206平方公里,生态移…  相似文献   

2.
一、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5年以来,生态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截至2004年底.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陡坡耕地退耕还林1.18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7亿亩。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治理严重退化草原1.9亿亩。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等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但是上述成绩仅仅是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良好开端。“局部好转.全面恶化的趋势未被遏制”.目前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仍然呈现出的是普遍脆弱、局部改善、短期改善、长期恶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北坝上现泛指张家口以北100公里处到承德以北100公里处,它西起张家口市的张北县、尚义县,中挟沽源县、丰宁县,东至承德市围场县.河北坝上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成功与否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开展效益审计中,我们把原州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审计作为突破口,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经审计和审计调查核实,2004至2006年度,原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庙台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等一系列小流域治理项目,两年累计投资1.07亿元,共完成小流域治理项目51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建设旱作基本农田17万亩,造林33万亩,种草27万亩,建设乡村道路190公里,小型水保工程5880座(处、眼)。[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1、建立乡村林场和基地造林相结合,提高造林成效。四川省在集体荒山荒地建设飞播造林、速生丰产林和重点防护林基地中,实行了基地造林和建立乡村林场结合,使造林质量大大提高,基本做到了造一片成一片。该省从1958年开始飞播造林,到1988年为止,已先后在16个地、市、州的86个县内飞播造林3,000多万亩。同时建立了600多个乡村林场进行管护。经省里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多项成效调查,有效面积达2,400多万亩,保存面积约840万亩,保存率为  相似文献   

6.
《国土经济》2013,(12):41-41
1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对于巩固我国北方防沙带,遏制沙尘危害,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推进二期工程实施,继续提高中央造林补助标准。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地处怀安县西北部,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自2002年开始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截止2013年底全镇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0 hm2,保存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0.0 hm2,保存率达85.7%,有效减轻了洪涝灾害,改善了生态环境。本文就该镇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努力建设生态强镇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经验及成效做出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遭遇比去年更为严重沙尘暴的袭击,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再次肆虐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思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及退耕还林还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冀西北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的成功与否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近日说,中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治理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9亿元,比1994年增长21.8%。其中工业总产值24.4亿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8.3亿元,比1994年增长41.1%。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1亿元,比1994年增长52.2%。财政总收入达到1.6亿元,比1994年增长3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95亿元,比1994年增长31.9%。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农业快速发展。1995年,全区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5万亩、治滩造地4.7万亩、机修梯田1.5万亩、水保治理4.7万亩、小流域治理1.9万亩和林业预整地2.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受到省、市表彰。林业建设规模大、速…  相似文献   

11.
防沙治沙、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的实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它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研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防沙治沙艰难道路,使笔者有了深刻的认识。下一步工作笔者打算在巩固治沙成效的基础上,发展沙区林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 林业     
【1995年林业发展概况】 1995年,全省实现造林607.8万亩,其中飞机播种造林108.4万亩,封山育林178.9万亩,零星植树2.14亿株,义务植树0.81亿株,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385万亩。汾阳等25县(市)基本完成绿化达标任务。其中应县、大同县、大同市南郊区、高平市、陵川县、太原市南郊和北郊区7个县(区、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基本绿化达标县”。在省委确定的“八五”期间建设的林业“五个百万亩”重点工程规划区域内,完成造林104万亩,5年累计完成造林529.3万亩,超额5.3%。在国家确定的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山西地段提前一年…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是国家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首项工程,全国动态投资预计达3900亿元,超过了三峡工程投资规模,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此项工程上世纪末启动,自西向中、东推移,在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市于2002年铺开到现在,已完成退耕还林120.2万亩,其中;退耕还地50.7万亩,荒山造林61.5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国家投资9.9亿元。工程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惠及16万户农户,近100万人。工程实施范围内生态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量减少30%,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客观的讲,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引起高层关注。作为林…  相似文献   

14.
天津蓟县位于京津唐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山区、库区、洼地各约占三分之一,总人口八十万。近年来,蓟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产围绕绿色调、二产围绕资源调、三产围绕旅游调、发展围绕外向调”和“念山水经,打旅游牌,走联合路,做环境文章,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战略发展思路。蓟县是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绿色屏障建设的重点地区,每年中央拨付的生态建设资金达上千万元。蓟县  相似文献   

15.
田拂晓 《价值工程》2014,(28):85-86
隆德县2013年农村人均基本农田3.2亩,水浇地面积达8.6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15.6%。林地55.3万亩,草地8.2万亩,林草覆盖度达到42.8%。地埂造林种草6.6万亩,利用程度达到68.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8km2,治理程度达到72%。农民人均有粮420kg,人均纯收入1502元。梯田建设使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成了集防洪、灌溉、人畜供水于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体系和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梯田化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环节。今年是退耕还林由试点转入全面实施的一年,国家初步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69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40万亩,荒山造林350万亩;2000年至2001年下达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和种苗基地设施等建设计划,共计安排投资15.6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省生态环境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27亿元,比1994年增长0.3%,工农业总产值8695万元,降低14.7%;农村经济总收入1.16亿元,减少7.3%;农民人均纯收入547元,减少13.9%;地方财政收入824万元,增长3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1万元,增长21.3%。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1995年,全县加大农建力度,狠抓曹家沟万亩流域综合治理,岚漪河万亩滩涂治理,北川3乡镇旱平地综合开发,西山西川3000亩果园建设等8大农建工程,初步形成了粮油、瓜菜、水果、药材、木材、仁用杏等6大商品生产基地,基本实现了传统农业经济向规模化、区域化、基地化的战略性转…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概括】 199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4亿元,比1994年增长36.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2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88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6.3%、19.7%;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95亿元,比1994年增长5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8元,比1994年增长24.2%;财政总收入达到2.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0.6%、24.4%。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1995年全市各级累计投入农业资金1.15亿元,其中投入农建2416万元,铺开各类工程1176处,新建微灌3.4万亩,渠道防渗6000万亩,有机旱作农田5万亩,初步…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6亿元,比1994年增长17.8%;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1亿元,比1994年增长5.4%;地方财政收入2326万元,比1994年增长28.6%。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2亿公斤,在遭受严重风、雹、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收成仍属较好年份。林果业狠抓结构调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8.5万亩,四旁植树274万株,栽植经济林4.6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2223吨,比1994年增长3.9%。畜牧业推进规模养殖,牛、羊、猪、鸡的存栏分别增长40.9%、62.3%、34.8%和2.3%,全县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419万元,比1994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部前不久公布了一份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果的调查报告。报告表明:自1978年至1988早11年中,“三北”防护林建设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为13885万亩,实际保存面积达11305万亩,保存率在80%以上。调查报告认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建设速度、规模和成效诸方面,均堪称世界上有名的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