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国家审计目标的新发展——安全性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保证经济国家经济安全的需求,国家审计目标应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发展,将安全性纳入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本文分析了发展安全性审计目标的现实需要和理论支持,认为国有资产审计、金融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需要确定安全性审计目标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国内外现状来看,国家审计目标理论与实务领域存在较强的工具理性意识,而价值理性却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从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应该并重,否则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造成极强的不良影响。因此,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应强化价值理性,这就要求首先在观念上强化价值理性意识,而且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审计目标体系中应贯彻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并将这一国家审计目标体系落到实处,积极灵活地开展国家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因不确定因素,对被审计事项作出不真实反映或不恰当评价和处理而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或损失的可能性。鉴于国家审计风险问题已成为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如何防范此项审计风险问题谈些看法。笔者认为,要有效防范此种审计风险,就必须在做好有关防范工作的同时,着重: 相似文献
7.
张龙平我国青年审计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审计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1966年出生,四川垫江人。1985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会计系,1988年获会计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审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杨时展教授)。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总目标在于独立地提供公共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信息,它是高度浓缩的、精炼的和相对稳定的;随着公共受托责任关系的深化,国家审计具体目标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性,其要素包括合规性、真实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的鉴证,其中合规性、真实性的鉴证属于财务审计目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的鉴证属于绩效审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10.
11.
审计署于2000年1月和8月分别发布了第1、2号令 ,出台了一系列审计工作的准则和规定。经过审计署法制司有关领导的专题培训和笔者个人的自学及研究 ,颇有感触 ,在这里结合实际工作谈几点体会。笔者认为 ,这次发布的国家审计准则和规定和以往相比有三个显著变化和特点 :一、审计权限上移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中 ,如该准则第十九条规定 :“审计方案经审计组所在部门领导审核 ,报审计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 ,由审计组负责实施” ,第四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审计报告经复核后 ,由审计机关审定。一般审计事项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审计署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地方审计机关可根据实际制定实施细则。而制定实施细则,要把握住细则的基本特点,拓宽制定实施细则为路径。一、把握准则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在很多审计项目中实施聘用审计,但是对于聘用审计的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文章首先界定了聘用审计的定义和特点,并结合国家审计自身的特点分析了聘用审计的动因,剖析了聘用审计的评价指标,然后通过某省级国家审计机关实施聘用审计的案例分析了聘用审计目前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实施聘用审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一、监督和揭示功能监督功能是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审计监督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按授权或既定目标履行经济责任,有无弄虚作假、违法违规、损失浪费行为,并督促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促使其依法行政、管理、经营。具体来说,审计的监督功能表现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等问题,以及对重大民生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对公共财政、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10年9月1日审计署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该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履行法定审计职责的行为规范,是执行审计业务的职业标准,是评价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制定审计业务操作规程的基本依据。审计准则的修订和颁布对促进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与旧的审计准则相比变化很大,对整个业务流程作出详细的规定,并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