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总体框架的统领下,各地财政部门明确了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原则、改革的内容、配套措施及实施步骤,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初步建立了规范统一的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启动了省级国库集中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了企业改制。面对这种新形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证,合理配置企业集团资产,发挥集团优势,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如何建立及实现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已成为摆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人员面前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世人瞩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份锐意改革而又务实的纲领性文件,将引导我国步入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其中明确提出了“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办法”的具体任务,以及“更大程序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5.
拟议中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原则和内容,已经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20条中做了系统阐述。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已为包括企业界、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在内的方方面面所熟知,甚至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企盼。然而,迄今为止,除了2004年1月份推出了出口退税机制的改革之外,其他的改革方案基本上处于按兵不动状态。  相似文献   

6.
7.
吴冰 《内蒙古财会》1995,(10):13-14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顺利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前提之一,是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结束的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财税改革做了详尽的描述。并且从今年起在东北三省18个行业开始试行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制。拉开了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现行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与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相配套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构筑公共财政的重要环节。1998年,我区成功地进行了区镇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近年来,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逐步试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实行国际通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司制改造就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即国有企业以原企业魄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与其他出资人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或有负债的有效监控。”财政部金人庆部长在财政工作报告中指出,“非税收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非税收入政策和收缴管理  相似文献   

1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理论基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中国财政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奠定了公共财政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础地位.重新构建了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3月16日联合颁布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由此拉开了第二轮财政体制改革的大幕.在财政部的统一领导下,选择中央一级预算单位——水利部作为首个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试点单位。随后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中央其他预算部门的各级预算单位和地方省市政府各预算单位。至2005年11月,中央级所有预算部门.地方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基本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全面推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财政国库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已有专家对实践经验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做出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财政国库改革理论基础也做了有益的探讨。本文就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相关理论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为下一步继续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陕西审计》1997,(6):8-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目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近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曲中心环节。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六、十六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圜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明确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等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充分说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的改革设想。于是物业税的开征,物业税的税制方案设计就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物业税的基本框架,理论界基本达成一致,即“物业税是在房地产的保有环节对拥有房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开征的一种财产税,计税依据为房地产的评估价格”。但对这一税种的名称,理论界有三种提法:物业税、房地产税或不动产税。本文对这个税种的名称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用款额度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体系也逐步确立,从2001年开始,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主要内容之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拉开了改革的序幕。甘肃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按照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制定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精神,认真推进全省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18.
茹杰 《企业研究》2011,(9):93-93
一、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财政理财思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成熟,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显得尤为迫切。过去的三年,阿克苏地区按照“三步骤推进”的原则,以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等前期准备工作为先导,以工资统发为突破口,政府采购资金直接支付为重点,初步形成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将及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这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研讨会上透露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明确要求。为尽快落实这一重要任务.财政部和国资委达成一致.由财政部负责编制总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负责编制所监管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目前.国资委正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建立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