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空巢姥爷》热播前,宝鸡市金台区人民路社区75岁的邢义广从未意识到自己就是电视上演的“空巢老人”.原因是,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填补了他的“空巢”——“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或买油买面,都有人上门服务.”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2,(3):112-112
2012年1月20日,临夏市红园街道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家庭,对8名空巢老人、6名留守儿童家庭送去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解决了他们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珞 《黑河学刊》2010,(3):138-139
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4.
从"空巢老人"这一社会热点出发,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入手,着重研究大学生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认知状况,考量大学生群体对空巢老人现象的关心程度,继而提出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则消息令人凄然:北京某小区内,一位“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空巢(独居)老人”,在家突发心梗,死亡三日,才被前来探望的儿子发现。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令人心酸。“空巢老人,要么孤独地活着,要么孤独地死去。”话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孤独,养老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间转移而产生的。近几年,空巢老人人数快速递增,苏北经济水平相对不发达、养老保障水平较低,出现“未备先空巢”现象。以追求普遍幸福为社会价值体系终极目的的今天,应从政府、家庭、老人自身等多个层面构建一个提高空巢老人幸福指数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7.
"空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着"空巢"老人的迅猛增加,对此领域的研究也越加广泛而深入。许多学者从"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可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亿大关,其中“空巢老人”规模突破1亿人。与此小相适应的是,  相似文献   

9.
孙学姣 《魅力中国》2010,(11):22-23
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空巢老人”不再是一个局部社会问题,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老年社会参与既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然而.我国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并不乐观,需要我们积极的倡导与大力扶持。为了了解当下空巢老人的社会参与状况及水平.更为了探究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新路径。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从河南走出的小伙子,成立了“十二邻”社区剧场,通过互动戏剧等方式,为社区里的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驱走了空虚与孤独。有专家指出,在现实国情面前,我国社会需要更多的“十二邻”……  相似文献   

11.
周春林 《理论观察》2011,(4):105-106
江苏的GDP飞速增长的同时,.江苏苏北农村的空巢老人却过着物质与精神极其匮乏的苦涩生活。这不禁引发对诸多问题的思考:社会贫富差距问题、教育公平问题、以人为本问题等等。苏北农村“空巢”老人是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问转移而产生的。因此,这些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也是整个江苏之痛。旨在呼吁:眼光向下。关注苏北农村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问题,真正做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加快实现江苏两个“率先”步伐。  相似文献   

12.
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社会救助政策给贫困的空巢老人减轻了一些物质负担,但离巢带来的精神生活不足几乎没有缓解。我们在缓解贫困空巢老人经济生活困境的同时,应实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江苏市场经济》2012,(2):25-26,3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人们普遍重视物质要求的满足,却忽视了精神赡养,给老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精神赡养的法律保护,让空巢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导致农村日益空心化,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推出了“三关工程”,以三类群体——农民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为作用对象,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三关工程”不仅仅表现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更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乡镇治理的制度基础、城乡关系、政府职能范围等方面的变迁。从未来看,只有从综合配套的制度安排着手,理顺事权和财权关系,走向多中心治理,引入民主秩序,才能实现“三关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的良好治理,并最终推动城乡综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的双重挑战,庞大的城市空巢老人群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服务需求与社会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从分析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心理问题入手,在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帮扶机制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服务城市空巢老人,让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6.
吴小军 《特区经济》2012,(9):226-228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保障老人生活无忧的晚年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剖析空巢老人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和生活现状,借鉴国外养老模式中的可取因素,对我们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形成适应城乡不同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让人忧心,也是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居家养老模式日益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融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本文试分析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陕西》2011,(6):33-33
开展“四助”走访活动,架起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定期开展以“助残、助困、助老、助就业”为内容的“四助”走访活动,由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全体社区干部参与,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坚持每月对辖区内残疾人家庭、空巢老人、退休社区老干部、退伍军人等进行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田奇恒 《特区经济》2012,(3):215-217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意愿。研究表明,重庆市农村老人空巢率高,经济收入低,以居家养老为主。由于与子女空间距离远,长期的空巢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此对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