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全民守法,尊崇法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也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随着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的持续开展,宁波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但距离"使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仍存在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内在认同感和敬畏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宁波法治宣传教育存在着对象和地区不均衡现象,制约着普法成效,促进全民守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而且,法治宣传教育与解决群众法律问题和困难的结合度还不够,普法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全面实施大港"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在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大港普治办坚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与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与弘扬法治文化相结合,与拓宽法律服务渠道相结合,全力推进"法治大港"工作实践,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强调针对性,明确全年工作目标,细化成员单位工作责任一是围绕"调结构、惠民生、上水  相似文献   

3.
正编者按: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七五"普法的部署,201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五年间,宁波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1.8万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万份;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06个;创建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包括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5家,市级62家……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市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教育领域,创新法治宣传活动载体,为全面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多项普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普法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宁波市普法办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5.
<正>鄞州区司法局以打造法治强区为目标,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建设"法治鄞州"的基础性工程,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五年来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全区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2013年被评为省级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获省平安区创建  相似文献   

6.
"六五"普法期间,龙岗区坚持创新驱动,激发"普法细胞"活力,推动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区情实际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路子,为全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014年,龙岗区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发布会上被评为"中国十佳法治化建设城区",2015年获评广东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6年被评为全国"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法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在全国法治工作全面开展的今天,高校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也随之受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给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北省的高校应当抓住新媒体的机遇,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而更好地推进河北省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法治思想是一个渐进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当前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实行法治,摈弃人治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理性选择;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总体要求;法制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针;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政治保证;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条件;执政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活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论断,这为新时期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海西顺利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三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从法治角度看,是完全遵照宪法规定的基本依据和准则的,同时在过程与结果中却体现着普京个人的权威.法治与政治权威在普京时代是一对互动关系,两者相互约束和促进:宪法制度是俄罗斯法治构建的基础,宪制为俄罗斯总统权力的集中提供了法律保证;政治权威也保证法治沿着预定轨道发展,传播了法治精神,推动了法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秦朝明 《魅力中国》2014,(8):322-322
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完善农村的立法工作,不断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统筹推进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王景福同志现任天津市宁河区司法局局长、法治宁河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六五"普法以来,在法治宁河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认真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突出重点,创新方法,狠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理论观察》2023,(3):80-83
法治意识是高校开展各项教育的重要内容,法治意识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我国普法宣传与高校法治教育下已初具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部分学生仍然存在法治意识淡泊等问题,本文以学生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从法治思维、法治内容、法治方法、法治环境四个维度出发,努力探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普法活动作为法治知识在不同场景中转换的媒介或者方式,在农村地区,要普的法不仅仅是国家意义上的现代性、都市性的话语,还要深切地顾及民间意义上传统的、乡土性的理解。不能仅把农民视为"受众"和客体,而应凸现他们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也把普法活动作为自己的事业来耕耘和经营。这样,普法活动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由形式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将乡村振兴纳入法治轨道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导。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必备的法治体系,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健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体系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亟待加强的关键领域。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考量,只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乡村基石。加快形成乡村振兴领域科学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严格公正的执法司法体制、持续深入的乡村普法工作机制和浓厚热烈的全民守法氛围是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回顾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宁波市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探索,持续推动乡村普法与依法治理,创新推出"村民说事"制度与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法治乡村建设不断推进。5月1日,《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对开展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村务公开、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等作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六五"普法以来,宁河区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共建美丽宁河"为宗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各部门合力,切实做好"法律六进"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使全区普法工作出现勃勃生机。强化"二项机制",不断夯实"法律六进"工作基础(一)强化制度建设机制。建立了《宁河区"法律六进"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云平台技术与科技评估领域相结合的可行性,为江苏省科技评估中心现阶段进一步加强科技评估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也为科技评估行业与"互联网+"、云平台技术等新技术的融合研究和实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21,(4):78-78,F0003
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七五"普法工作以来,慈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使命,以做好做亮"法治资规(国土)"联系点为目标,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积极弘扬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通过不断增强资规铁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把加强立德树人与青少年法治教育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法治教育作为治国方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六月,教育部、司法部、普法办联合下发了《青少年普法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培养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的主要基地,更是实现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