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我国农村环境的法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岚 《特区经济》2006,(12):136-137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法律体系在立法、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农村环保法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环保产品消费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调节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但政府环境管制产生的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需求可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市场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努力均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环境立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的发挥受到环境执法努力的影响,环境执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也依赖于完善的环境立法,其中环境执法可能比环境立法本身更为重要;我们还发现,环境压力、环境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是决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努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影响环境行政执法效能的主要因素,比如: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手段落后、污染纠纷以调代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等。论述了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建议和对策。在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快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法体系,从立法上来完善环保行政执法。此外,改善执法手段和条件,加快执法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从设备、技术方面来加强和保障环保人员的环境执法以及环境行政执法人员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现场执法技能培训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农村社会矛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明确公民的环境权,加强生态环保法制宣传,强化农民的意识,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5.
梁文涛 《黑河学刊》2007,(4):104-1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国家的各项法律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在此过程中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日甄完善起来,因此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便逐渐成为环保部门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形式。但是,基层环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却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阻力,法律的权威性也得不到真正的体现。为此,我们要从完善环保立法、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们环保法制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宅基地流转问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由于农民认知的欠缺、法律制度的缺陷以及流转程序的不规范等原因,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坚持民生共享理念,以增强农民法律意识、完善并严格遵守"一户一宅"制度、建立有序的宅基地流转市场、健全农村宅基地纠纷法律解决机制、巩固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来保护农民权益,能够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环保产品消费的正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市场调节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将受到市场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但政府环境管制产生的对环保产品的强制性需求可为环保产业发展奠定必要的市场基础。本文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努力均对环保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环境立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的发挥受到环境执法努力的影响,环境执法的环保产业促进效应也依赖于完善的环境立法,其中环境执法可能比环境立法本身更为重要;我们还发现,环境压力、环境意识、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有经济比重等是决定地方政府环境执法努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困难多、效率低,群众对此意见很大。环境保护执法不力的直接原因是法律不完善,执法装备落后且使用不规范,执法队伍水平低。其深层原因在于国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环保成本高而环境违法成本低,局部利益、暂时利益驱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执法机关自身利益限制,政绩考核机制设置不当刺激。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而且农村环境状况堪忧,具体表现为:有工业的地方工业污染严重,没有工业的地方生活污染严重。该文在对江苏省农民环境意识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增加农民教育机会、建立群众性的农村环保组织、积极申请国务院“以奖促治”环境治理项目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集中收集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斯斯 《现代乡镇》2006,(11):92-94
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却不容乐观,轻法意识、畏法意识、无论意识、伦理意识、清官意识比较严重。法律对农民而言缺乏亲和力,乡土规范有广阔市场,法律在农村社会处于弱势地位,法律运行过程中的失范等是导致中国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弱后的主要原因。完善立法,改善执法和司法树立良好法律形象坚持送法下乡等是培育农民法律意识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水环境保护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生存发展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立法存在思维上依附于城市、制度缺失、管理监督机制虚设以及农民水环境权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应基于公平视角下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立法理念,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水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强化农村环境执法,完善农村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机制等,解决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危机与水环境保护立法缺失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阳相翼 《乡镇经济》2007,(10):67-71
目前,作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农民环境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了农民的生存和基本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文章着重从确立环境权,调整国家公共政策,完善环保机构,建立权利补偿机制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农民环境参与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超 《黑河学刊》2006,(3):59-60
金融法制建设是金融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目的主要是为金融活动主体创设行为规则,保障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某些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执法环境不佳,应尽快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建立良好的执法环境,推进金融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杜鹏 《黑河学刊》2008,(1):22-23
农民涉法信访行为的出现是信访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农民涉法信访行为产生的法律原因主要是制度内的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法律自身的信用度不高以及农村的法律资源供给不足。针对这一现状,应通过完善人大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培育代表农民利益的专业化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以及创新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等途径解决农民涉法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是当前学者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对湖北省西北部房县青峰镇的环境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发现该地区生活垃圾及废水污染比较普遍,能源利用方式原始,化肥、农药等过量施用现象比较严重.建议加大农村环保设施投入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引导农民使用清洁能源,结合三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民环保教育,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构建生态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却不容乐观,轻法意识、畏法意识、无论意识、伦理意识、清官意识比较严重。法律对农民而言缺乏亲和力,乡土规范有广阔市场,法律在农村社会处于弱势地位,法律运行过程中的失范等是导致中国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弱后的主要原因。完善立法,改善执法和司法树立良好法律形象坚持送法下乡等是培育农民法律意识的根本路径。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分析新型农民所具有的现代法律意识应该是以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宪政制度为基础的法律价值观念体系,包括民主意识、平…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农村"学做建"科普行动的成功实践,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法律、创新、发展、环保、文明、诚信等意识,对当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和规划,强化环保奖惩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相似文献   

19.
农村法治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西部农村法治进展缓慢,主要原固有:法律知识不足导致农民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高,使其维权意识淡薄;落后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执法和司法的公平与效率;根深蒂固的传统民间丈化、宗法观念等导致农民不是依靠法律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终阻隔了其法治理念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西部农村法治现状的分析,探寻原因,并就如何推动西部农村法治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对建设用地有巨大需求。但由于相关法律的不足,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仍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影响了农民的权益保障,威胁农民的权益主体地位。文章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调研,揭示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处分权流失、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价值的忽视及立法上的不完善,提出扩大社会保障方式、完善土地立法保障农民权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