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通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纵向与横向分析,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时空差异:外商直接投资总体呈持续增长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空间分布高度集中,但随着时间推移,由沿海向内陆、由南向北转移,集中程度减弱,但东部仍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力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博土后陈荣辉上海双佳销售公司总经理李存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引力迅速提高。一方面,我国已经在1993年和1994年连续两年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东道国;另一方面,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特点及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全员劳动生产率等都具有较大贡献;但存在消化吸收不够、研发投入少以及内外资企业合作逐年减少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必然选择,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对此产生积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很注重利用FDI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关于FDI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一般都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农业涉及较少。本文拟对如何吸引FDI涉农产业作一些探讨。 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外商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其进行一些阶段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更好地进一步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关于集聚的问题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今后吸引外资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03年1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7545家,协议利用外资金额为8373.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4515.59亿美元,2002年利用外资达527亿美元。这些外资不仅弥补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中国入世后,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扩大,会对更多的行业产生强烈的冲击。本文仅就保险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外资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海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0,13(3):9-13
项目融资作为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大型工程项目筹资的有效方式.本文对项目融资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采用项目融资的利与弊作出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杨新建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0,13(10):13-17
文章对云南省在建立矿业支柱产业过程中矿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矿业作为云南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可动摇的地位,进而指出了加强矿业支柱产业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辛继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1,14(7):21-25
本文从十个方面对甘肃矿业投资环境分析后提出,要放松进入限制,以开放带动开发,发展外向型矿业经济.立足市场搞开发,不断提升矿业投资的软、硬环境条件,落实矿业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甘肃矿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畜牧业发展中出现了外资对畜牧业龙头企业并购力度加强和畜产品贸易逆差加大的新情况。该文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了建立外资并购的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辛继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0,13(4):25-28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解决好矿业开发方式转型问题,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文章对矿业开发转型的主要形式及应注意解决、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矿产勘查和开发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如何加快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和开发的举措,并强调地矿部门要为此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河南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资源潜力角度分析了本省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可支撑能力;对20世纪下半叶矿业市场进行了简要回顾,对21世纪初期矿业进行了展望,并对21世纪初期主要矿产品走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初期河南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若干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矿业开发是地勘单位面向市场发展的优势产业。文章提出地勘单位矿业开发应坚持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做到在开发中创新 ,靠创新开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学明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9):89-97
[目的]从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等3个层面和研发、种植、加工、消费等4个领域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和具体内容,为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的大豆产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对比的定量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农业部和我国农业统计年鉴1996年以来的大豆产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内市场开放和进口转基因大豆双重冲击下逐步沦陷的原因;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义的定性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大豆种植业支持政策,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果]大豆产业是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特点要求政府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能够整合大豆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全局性战略规划,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明确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大豆产业发展模式。[结论]鉴于大豆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应将大豆产业定位为战略性资源类产业;其次,在大豆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培育大豆优势品种,分区域种植不同品质的优质大豆,支持企业开发大豆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强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价值认知;最后,在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扶持有能力的粮农企业采取大豆全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和推行大豆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