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芳 《致富之友》2004,(10):10-11
屠丽芳是一位拄着拐杖的上海女性,她的生活之路很不平坦。残疾、下岗、长期病假的丈夫,这是10年前的她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而10年后的今天,她依然拄着拐杖,走上了“上海市再就业带头人”、“市三八红旗手”、“市自强模范”等表彰大会的领奖台,她创办的丽芳报刊服务社,开辟了一个就业新天地,为1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岗位,其中有11位残疾人。  相似文献   

2.
她是个好学而执着的女子。那时她刚到澳洲的这个城市,尽管她一再节省,口袋的钱还是所剩无几。眼见下一学期的学费没着落,她有些着急,课余外出打工是惟一选择。到哪里打工呢,她考察了一番,大多数同学是到餐馆去,端盘子洗碗,擦桌子扫地,不用什么技能,也不用费脑筋,只是工资低,竞争激烈。她决定另选一个行  相似文献   

3.
发现城里人的新口味,嫁进城的妹子要卖去酸菜 王桂英出生于湖北省远安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家里十分贫穷,但父母省吃俭用,让她读完了初中。后来,她又在乡亲们羡慕的眼光中,嫁到了离城市较近的宜昌市城郊的点军村。  相似文献   

4.
在沂蒙山区,有一位被誉为“煎饼大嫂”的下岗女工,她在创业路上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历时近十年,终于把沂蒙山人的主食煎饼改良成名震一方的地方名吃,畅销全国,远销海外。她生产的煎饼以其形、色、味使洋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10,(1):26-27
乡村里随处可见的泥巴能卖钱,而且价格不菲,巴掌大的那么一块能卖上几十块钱,这也许是谁都不会相信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个魏小雨,她做到了。三年下来,她靠卖泥巴净赚了60万元。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迷人的女子,虽然她没有如花的美貌,但从她清澈的眼波里流转出的真诚与平静,总能让每个与她对面而坐的人感受到她的祥和与安宁。这又是一个慧质兰心的女子,虽然她没有上过一天正规的大学,但凭着对美的感知、对色彩的灵性、一年的服装设计知识和在读的绘画艺术,足以让她自信地展示她那特别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吕海英 《致富之友》2003,(11):23-23
王洪梅是林西县啤酒厂下岗女工,刚刚下岗时不甘寂寞的她从事过很多行业有时也做像跑运输、夜市出摊、送雪糕这样有些人不愿做的小买卖,但她立志要寻找到创业和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8.
邓佳生于上海。小时候父母很宠她,她想要什么玩具,都会买给她。她有个专门的玩具箱子,里面装有铁皮青蛙、机器人、会转的风车、铁火车等,现在这些玩具不是坏了,就是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04,(10):16-17
9月14日,朱维娟坐了两个小时的汽车,从上海市郊南翔镇赶到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参加“2003上海创业项目展示洽谈会”。今年45岁的朱维娟,在南翔镇上经营着一家叫“都市清泉”的纯水供应站。已经小有成就的她,不满足于现状:“现在有了些积累,想来看看创业项目展示洽谈会上有没有新的创业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在国企工作将近20年的下岗女工凭借创业激情,在一次次失败之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创业,最后成为了百万富翁。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1.
她靠一套过硬的种养技术种养,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她乐于助人,先后带出了15户种养大户,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内江一姐";她抢抓机遇,勇于开拓,不懈努力,在种养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全村妇女效仿和称赞的榜样。她就是广西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有名的种养户——黄结盟。不甘清贫走上茫茫打工路小时候,黄结盟家里很贫困,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结婚后,虽然两口子每天起早贪黑,锄田  相似文献   

12.
希拉里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英国老太太。自1999年起她就一直致力于中国山村的扶贫事业。 阿秀的故事 希拉里对中国有多少的贫困县心中很有数,她说:“中国有273个贫困县,云南就占了73个。”她说在去丽江的路上,她看到农民一锹一锹地翻地,很是辛苦,为什么不用耕牛呢?因为这儿的农民都比较贫困,一般的农民买不起、也养不起。  相似文献   

13.
鹿寨县寨沙镇龙江村有一位声名远播的种桑养蚕女能人,她的名字叫陈玉兰。今年40多岁的她,经历过下岗失业的痛苦,重新创业的艰辛,这位普通的下岗女工,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最后终于在种桑养蚕的道路上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龚光程 《致富之友》2005,(3):20-20,23
民以食为天,这年头什么生意的钱都难赚,只有从人们嘴巴上挣钱的商机实在是多,莫说花大本钱开酒楼饭店,就是靠在街边路口支口油锅炸油条卖就能养家糊口。有个叫李田妹的女青年,别出心裁开了一家“家宴服务部”,生意非常好。她的经营方式就是专为那些想在家饱尝美味或想在家款恃客人的顾客提供烹饪美食服务,帮朋友做两桌酒席,轻松赚了100元。2001年3月,30岁的李日妹从她工作丁多年的县粮食加工厂下岗了。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顾问》2014,(1):31-31
小艾毕业3年,在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这份工作整天跟数据打交道,而且压力很大。小艾希望能找到一份跟艺术和人有关的工作。她对艺术设计、心理学、人力资源、老师等职业都很感兴趣,但是不确定哪条路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快到年底了,她希望尽快告别现在的职业,找到更喜欢的职业方向。但她又担心万一选错了,要付出很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她不知道该如何做出这个对自己很重要的决定,对此她非常焦虑。这就是在职场中出现的“选择焦虑症”。  相似文献   

16.
王永华 《致富之友》2005,(10):17-17
1998年,石渝硕士毕业后,独自在北京闯荡,在一份网络媒体找到了工作,三年的时间,营销员、销售经理、市场总监,职务的变化证明着她的工作能力。而放弃这些舒适生活的理由,却简单得让人难以相信。  相似文献   

17.
套袋套钱     
通过生产涉农产品来创业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找到这个产品的应用市场,二是这个市场要有足够大的潜力。做到了这两点,便尽可以去“套”钱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她已婚,32岁,很聪明能干的一个女人。因为聪明,那个家被她布置得典雅舒适,任何客人去都有宾至如归之感;因为能干,她包揽所有家务。她丈夫回家总能马上吃到可口的饭菜。浴缸里的水也放好,温度刚刚好。对家庭的爱,甚至让女人去学了专业按摩;婚前只能炒蛋炒饭的她,如今煲汤手艺一流。  相似文献   

19.
《粮食问题研究》2008,(2):54-54
1960年春天,刘思齐二十九岁了,她从青春少女步入了而立之年。看到刘思齐的美好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毛泽东明显地为她着急,可作为公公又不好三番五次地催促儿媳改嫁。有一天,毛泽东很机敏又很策略地处理了这件事。他趁几个儿女都在家的时候,便和他们半开玩笑地说:“你们都老大不小的了,应该考虑找对象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蓟县邦均镇的回志霞从事农村经济人的工作已有10年,从创业到成功,她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