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系统论的原理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具有相互融合、模式多样化、金融创新性活动、普惠金融、新的金融模式等特征,并对完善互联网金融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关系,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不必然画等号,并建议改进和完善普惠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时代促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体系包容性的关键载体,普惠金融是包容性增长模式下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目标,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普惠金融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和发展普惠金融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两项重要战略任务。首先看普惠金融的概念。2005年。  相似文献   

3.
普惠金融旨在使所有有金融需求的人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务,通过对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互联网能够有效解决交易成本、不对称信息以及区域限制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契合点,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在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开放性、低成本性、以及广泛性等特点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以保障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在"互联网+"视野下,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须不断进行征信体系、国家政策、投入互联网产业资金技术方面的完善,以实现其创新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依托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模式创新作为切入点,形成"政府主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参与、全民普惠金融理念和风险意识培植"相契合的方式,来解决传统普惠金融实践过程中暴露的"短板"问题是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必由之路。具体操作上,需要在政府主导普惠金融体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依靠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的建设及其内容的细化和可操作化为突破口,来营造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业态发展带来的模式变革和创新,来激发金融机构自身比较优势的发挥,渠道的拓展和产品、服务等方式的创新,去主动对接普惠金融发展的机遇;通过对全民普惠金融理念和风险意识的培植,激发全员主动参与普惠金融实践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创新与风险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风险进行了结构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监管应合理平衡创新与风险的关系,重构金融监管范围,结合互联网技术完善风控体系,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信息共享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普惠小微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背景基础上,比较研究了安徽、 湖北、深圳等省市普惠小微金融模式,并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 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文章认为,应当坚持金融回归本源的原则,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货币政策 环境;发展普惠小微金融,优化证券保险服务体系,完善财税等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曾刚 《中国金融》2020,(1):27-28
普惠金融的难点与痛点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其本质是反对金融排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数字普惠或者“互联网+”普惠的模式兴起并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政策四个方面总结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供给水平和创新能力滞后、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导力量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一是发展适合西部农村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丰富完善西部农村普惠性金融组织体系,三是依托互联网金融建设西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四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西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党的纲领性文件。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长尾理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功能理论、金融脱媒理论探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渊源;研究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驱动发展、风险防范机制、监管责任落实、法律体系完善等方面的现实策略。本文为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难点在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互联网金融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覆盖范围、拓展金融服务边界等四个渠道,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未来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应该探索商业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以及做好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兴起以来,如今已有了多种模式,并开始加速向农村方向渗透。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大数据技术和便捷性操作,能有力增强金融普惠性并助推农村金融的发展。论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金融的优势作出分析,通过举例说明农村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路径,然后对其发展的难点进行简要的阐述,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可以突破传统金融时空局限,将成为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但仍面临供给不平衡、传统心理因素、基础设施缺乏等障碍。互联网金融正通过多样的途径推进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的途径与模式,提出使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在纳入“十三五”规划之后,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也于2016年正式颁布,标志其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重点,农村普惠金融却受限于农村经济的特有特征而举步维艰,其中政策环境、金融模式及金融技术等构成了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三农”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环境已出现颠覆性转变,进而为农村金融的快速成长创造了时代契机.而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思考,借助互联网金融打通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通道的实现,则需聚力于以下四点:结合“三农”特点健全法制环境,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征信环境,利用模式创新升级合作环境,强化风险监测改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6.
自2013年代表着金融供求内生力量的民间金融爆发以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迅速崛起,将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部分群体纳入服务范围内,与普惠金融呈现出高度契合、相互促进的趋势。本文通过梳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状况,阐述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普惠金融所具有的内在耦合性,并在次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在普惠性所面临的挑战,在健全征信体系和加强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使之更好地为普惠金融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同时具有共享性和商业可持续性双重特征,在传统金融体制下,制约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商业可持续性。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金融和微金融的属性,能够实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向"弱势群体"或草根阶层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目标。互联网金融有望为中国普惠金融创造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然而在鼓励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对P2P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强监管,实现风险可控基础上的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黄石市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发展路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服务功能有效发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滞后、农村地区硬件资源配置薄弱、行业发展不平衡已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认为,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应着力推进金融改革,构建普惠金融顶层设计框架,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度,实现县域融资领域的充分竞争,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广互联网金融,扩大普惠金融服务渗透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普惠金融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由于"数字鸿沟"制约着老年人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人口老龄化加剧抑制普惠金融发展;适宜的政策制度、经济发达地区、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以及便捷的交通对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普惠金融受众群体金融知识储备较低,短时间内难以接受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信息化水平未能有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从分地区的结果看,老龄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具有区域差异性。本文进而提出加快培育服务老年人的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差异性普惠金融政策、加强互联网金融创新、构建终身金融教育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探讨了金融普惠及制约金融普惠的因素、金融普惠的实现途径;其次点评了信息通讯技术在农村金融创新中的应用及其对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机制、国际经验;最后在简单介绍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类型及其对我国农村金融普惠的作用前景,并就目前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普惠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