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股市近几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各个主体—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到监管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缺失,从而导致了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丧失。如果不消除股票市场的信用危机,那么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就难以恢复。信心不恢复,股市就没有活力,就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内地股票市场的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这两个方面,而信用危机和投资者信心危机分别是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股票市场自身结构的不健全所造成的。因此,解决股票市场信用风险问题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中国投资者分类情绪及信心变化与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同期及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就同期而言,中国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以及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将影响投资者对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就中长期而言,中国投资者情绪中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国内经济政策的信心变化是影响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中国投资者关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信心深受国内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变化的影响,中国投资者对A股市场估值的判断,受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股票估值信心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信心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颁发的金融30条明确强调要稳定股票市场运行.但中国股市并未闻鸡起舞,而是在2000点附近继续震荡徘徊.这让人疑惑:利好股市的政策信号频发,为何市场反应如此麻木? 其实."利好麻痹症"在中国股市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以往在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低迷时,只有当政策利好落到实处后,投资者信心才能恢复.而此次不同的是,中国股市在一年问暴跌了73%.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仍在肆虐.未来中国经济一片黯淡,上市公司业绩前景不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谨慎对待显然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股市呈现出弱式有效的特征,中国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但由于法规的不健全和监管的不力,投资者对市场信心渐失,在此,我们有必要来审视中国股票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并对其制度的创新安排提出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赵洋 《中国金融家》2014,(5):139-139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本应成为公众增加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的服市,现在却毫无魅力可言,缺乏应有的财富效用。 究其原因,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预期,有新股发行即将开闸的恐慌,有长期下跌导致投资者信心缺失的无奈等。这些原因当然会导致资金流出股市,从而使股票市场整体走熊,但除此之外,其他市场理财产品存在的事实上的"刚性兑付",也是造成股市低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1月6日到7日在北京举行。针对广大投资者关心的股市问题,温家宝总理强调,中国股市"要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温总理关于"提振股市信心"的讲话,一度给股市带来信心。1月9日、10日,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62.49点、59.85点,两天累计120点的上涨,这在2011年全年的行情中都不曾有过。这也足见市场对温总理"提振  相似文献   

7.
视点     
《理财》2005,(1)
成思危我国股市不能重融资轻投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不久前表示,股票市场在发挥融资功能的同时,不能偏废投资功能。如果投资者不能得到合理回报,将影响投资信心,会使市场陷入困境。他认为,股票市场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融资和投资的场所,而我们现在的市场在强调融资功能的时候,忽视了投资功能。从股票投资的风险和预期回报应当对称的观点看来,投资者要能取得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才会愿意承担股市的风险,买入股票。在上市公司以相对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的同时,股市投资者却难以获得高于债券投资的回报,最终会导致投资信心受到挫伤。此外…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股市困境”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至今的“股市困境”无疑是目前市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股市困境”实质上是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的回归,是对2001年之前股市非理性繁荣的一种调节。这不仅没有背离股市“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契机,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投资者理性培育、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股市制度创新的促进上。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救市”,或者是制造一个牛市,而是真正抓住“股市困境”的良好契机,推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较健全的市场趋于稳定与更加完善,又可以对非理性的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3.
黄松琛 《深交所》2005,(11):98-101
Christopher Cox(美国SEC主席):建立中国资本市场信心的关键之一是完善证券监管体系,以确保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准确反映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使投资取决于财务和经济的因素而不是政治动机;如果中国股票市场要取得与其经济相适应的增长.实行高标准的财务信息披露至关重要.这也将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对在中国上市的公司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过低、股票市场缺乏做空机制这两个基本因素导致我国股市风险突出,股民对股市信心大失,股市陷入低迷;与股指期货相比,股票期权交易更能给投资者带来安全感,更能活跃股市;推出股票期权交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反稳定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指出导致近几年中国股市非理性下跌的最直接原因,是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超常规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不宜继续提倡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应努力恢复股票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吸引力,实现中国股市投资主体之间的“生态平衡”,从而支持中国股市长期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牛市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炼石 《新金融》2007,(9):20-23
中国股票市场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发展,经济证券化程度迅速高达100%,已接近并超过某些发达国家。面对这一形势,由于近期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一些投资者的担忧与恐惧逐渐增大:中国股市是否会回到前几年的熊市?中国是否已处于"全民炒股"时代而即将崩盘?另一些投资者则过于乐观,以为中国股市就是保险箱,抵押典当房产炒股票。所有这些倾向都加大了投资者的盲目性、投机性,成为股市动荡的直接动因,不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对中国股票市场长牛市的依据、风险及其防范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12,(17):18-21
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了国际经济周期下行、国内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双重挑战,楼市、股市也随之调整:楼市在限购、限贷政策和保障房政策的背景下,从投资到销售均有明显降温;A股和欧美股市相比亦明显疲弱,投资者信心仍然不足。但近期楼市、股市出现了一些回暖迹象,楼市销售节奏有所加快,股市也在跌破“钻石底”后悄然回升。当下股市、楼市已经见底了吗?对民众而言如何才能让财富跑赢通胀保值、增值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市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脱离中国实际。脱离实际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近年来股票市场的运行态势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现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真实评价近年来中国股市的状况,调整监管与发展的思路,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制订合理的政策措施,控制潜在的金融风险,从根本上引导中国股市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19.
谭新 《时代金融》2011,(33):161
自从有了股票市场,股票的投资者们就一直在探求哉胜"股市的各种方法。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们和研究者们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异常收益的吸引,人们热衷于探求种种哉胜"股市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着获取异常收益的方法?若存在这种方法的话,其效率和稳定性又如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不得不提起市场有效性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这20年来所有关于中国股市有效性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来寻找中国股市是否有效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度投机,泡沫严重,政府的过度干预,法制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了使股票市场的繁荣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建立退市机制,加强对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等来解决中国股票市场面临的问题,使中国股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