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6年度火炬中心工作总结会于2007年1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火炬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一报两刊”领导和协会领导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心18个处室负责人在会上作了述职报告,“一报两刊”和协会负责人在会上进行了工作总结和汇报。火炬中心领导对分管处室工作进行了点评并部署了2007年工作。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新区》2013,(2):16-16
1月23日下午,科技部火炬中心2012年度工作会议在火炬中心办公楼一层大会议室召开。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莅临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应邀出席,火炬中心全体职工及挂职借调人员、“一报两刊”、四个协会代表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主持。  相似文献   

3.
1月11日下午,科技部火炬中心2012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宴会厅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副书记王志刚,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莅临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应邀出席,火炬中心全体职工以及借调挂职人员、“一报两刊”、四个协会代表、2011年退休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主持。  相似文献   

4.
5月1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杭州召开2009年火炬宣传工作座谈会。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韩丽娟、宣传培训处处长阿荣,浙江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余仲飞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新区、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近80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国高新区》2007,(1):6-9
动态科技部火炬中心2006年度工作总结会召开2007年1月16~17日,2006年度火炬中心工作总结会在京举行。火炬中心全体职工、“一报两刊”及三个协会,共140人参加会议。会上,中心各处处长、“一报两刊”和协会负责人作了述职报告。火炬中心领导对分管处室的工作进行了点评并部署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新区》2011,(1):10-11
2010年12月20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科技部党组关于火炬中心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人事司司长李平,火炬中心主任赵明鹏及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新区》2004,(6):17-20
今天(6月5日.编者注),《中国高新区》杂志在郑州召开通联工作会议.我们火炬中心几位同志专程从北京赶来,一是表示祝贺:二是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加强对高新Ⅸ宣传的支持力度;三是借会议这个平台.向大家通报一下火炬中心近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火炬中心2007年上半年工作会于7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火炬中心领导班子以及全体职工、一报两刊、两个协会的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到会听取工作汇报并讲话。会上,火炬中心领导汇报了中心党  相似文献   

9.
7月1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在北京广西大厦多功能厅召开了年中工作会议。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曹健林出席会议。科技部高新司、计划司等有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会议由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主持,科技部领导及火炬中心负责人先后在会上讲话,总结了火炬中心上半年的工作,并对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新区》2011,(7):12-1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重温党的历史,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奋斗精神,更好地指导新时期的火炬工作,结合近期科技部机关党委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要求,科技部火炬中心于6月27日组织召开了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会议由火炬中心党委副书记武毅主持,中心全体职工参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08,(2):79-92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总体部署和科技部关于组织申报2007年度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要求,经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2007年共受理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461项,其中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607项。经专家评审,共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50项,其中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1676项,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174项。为了更好地展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及承担单位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本刊特开辟《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展示》专栏,对部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及其承担单位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中国最大的信息产出地与集散地,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为北京发展计算机软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作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中心和教育中心,拥有科研机构近500家,高等院校近70所,中国最大的国家级专业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国际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地区,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研究,为北京软件产业储备了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全方位的计算机软件优秀人才,这使北京软件产业的科研、开发水平与人才质量具备国际水平。北京作为中国软件产品的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将世界推向信息化时代。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软件产业是其他诸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科学技术部的领导历年来一直非常关注软件产业的发展,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部领导的部署,火炬中心于1995年下半年开始,试行选择一批优秀软件园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给予重点支持。并已于1995年10月批准以东软集团为依托的”东大软件园”为第一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此项工作得到了许多地方政府和软件企业的关心和支持。为规范管理,火炬中心于1996年8月制定了《…  相似文献   

14.
火炬计划走过了13年不断探索和拼博奋斗的历程.总的说来,成绩令人鼓舞,形势十分逼人,未来更是任重道远.一方面要认真总结火炬计划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面向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研究部署"十五”火炬计划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十五”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创新和产业化”.火炬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要放到整个科技工作的大系统中去考虑."十五”项目管理工作要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围绕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从创新战略、产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究推动火炬计划项目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具体措施. 火炬计划的实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的有三条:一是坚持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三是与金融相结合."十五”火炬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仍然要牢牢抓住这三条最基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文件实施的第10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下大气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作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任务和举措,这预示着在“十五”,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的发展将对科技工作提出更多、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1988年至1999年,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火炬计划项目已经轰轰烈烈地实施11年了。10余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各行业的国家级火炬计划3536项,地方级火炬计划9063项。这些高新技术项目,都立足在一个新字上,即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新,所以,这些项目的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了蓬蓬勃勃的生机。这些项目的实施,也显示出旭日喷薄欲出的强大生命力。仅工业产值1997年就实施1256亿元,利税212亿元,创汇17.17亿美元,这是一个低投人高回报的纪录,这也是一个催人奋进,让人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信息服务平台,“网吧”应运而生。网络的诞生对于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网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是令人担忧的。我认为,为了后代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必须强化措施对网吧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从2000年11月1日起至11月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受理2001年度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841项。其中,45个省市科技厅(委)申报项目1740项;中央16个部门申报项目101项。这些项目是在各省市科技厅(委)、中央部门受理后经过专家初次评审再申报的。2001年还受理地方科委申报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18项。  这些项目按技术领域分布情况为:电子与信息435项,占项目总数的23.6%;生物工程和新医药272项,占项目总数的14.8%;新材料及应用502项,占项目总数的27.3%;光机电一体化391项,占项目总数的21.2%;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30项,占项目总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两个纲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为火炬工作确定了方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组织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为导向,以遵循市场运作规则、符合环境建设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