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凯 《北方经济》2006,(7):46-48
本文把西方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农村土地制度入手。对农村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这三个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效率进行经济学分析解释,引出生产要素市场化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新芝  张维  吴金波 《山东经济》2008,24(3):149-153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对山东省若干地(市)72户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政府角色出发,分析征地补偿中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补偿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的原因,建议采取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立补偿费长效支付和就业扶持机制、制定征地补偿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征地补偿运行机制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权力依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政权、征地权、社会保障权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出发,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产权缺陷.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变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纪流河 《改革与战略》2012,28(1):92-94,98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的缺陷与农地证券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经30多年的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消极作用,阻碍了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文章针对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实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思路,并建议:继续推动和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证券化信用担保、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关法规,为土地证券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作为国家民生建设的根基,一直承载着农业发展和农民生存的基本功能。农民与土地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深化中国农村改革的主线之一。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历经了由“两权分离”向“三权分置”的变迁过程。“三权分置”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并行的规定,有利于释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民收入以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结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间的博弈综合分析土地流转中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研究重点是土地流转主体之间是否进行流转及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建立土地流转的收益模型,分别从地方政府不干预和干预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当地方政府进行干预时,是否改变土地用途也会对流转主体的利益均衡结果产生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征用有利于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要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流转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地方政府要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监督和宣传,以此来明确土地产权制度,并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更加全面且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市场,并从产权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方面分析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的起点,以市场的观点,从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扩大所有权权能、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物权三个角度,充分注意了农村土地改革的现有政策和进度,充分注意了农村土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未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查阅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达川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和实际案例,利用产权代理理论,分析了各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绩效的差异,并对不同情况采取何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提出了建议,对稳定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高效流转,推动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市场探析汪柏林一、农村土地产权市场主体1.所有权主体。150年代中期,我国将私有土地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奠定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60年代人民公社制,农村土地又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80年代初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前提、出发点和核心思想等角度对各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进行比较,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制度选择。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要在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因地制宜,进行使用权创新。同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该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越南农村土地制度革新的演变历程,归纳出越南农村土地制度革新的三个特点:制度变迁的渐进性及其法律匹配、制度安排的弹性特征与分类处理、产权权能的物权属性与清晰界定。并以越南改革经验为借鉴,提出了在中国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中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若干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有强  董红 《特区经济》2008,(12):237-23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政权的滥用和理论上的匮乏,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建议明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范围,赋予农村土地所有者法人资格;规范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区,建立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性质;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正> 土地制度的核心是产权界定,本文从产权视角透视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并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实质上以"多样化的土地制度"为变革目标的土地产权变革方案,期望借此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土地制度的内涵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具体的经济制度,通过对产权的界定,首先界定了个人的决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人",这种变化反映了个人、组织及社会之间利益冲突扩大的趋势和制度成本不断上升的社会现实.新制度经济学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梳理出了产权私有制度的运行成本的形成和扩大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与改革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存在诸多弊端,私有化和国有化的方案都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不是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方向.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属性,明晰土地产权,强化承包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趋势是,以恢复农民地权为实质内容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内涵辨析及建设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22-124
文章从法律和经济学视角对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中的关系问题展开分析,以此揭示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内涵,分析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特殊性。明晰农民产权、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根基,这有益于保障农民的主体权益,有助于维护农村土地要素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益新 《特区经济》2006,(3):143-145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担的社会经济职能与农地产权制度关系的分析,指出土地产权分离面临的制度困境。提出统一产权,重构农地产权主体,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关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讨论了政府在界定产权的过程中存在产权模糊化的倾向,即偏好制造"公共领域Ⅱ",并引入了一个案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进一步诠释,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薛万东 《北方经济》2006,(22):38-39
本文在界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概念和揭示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基础上,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三种风险:人力资本多元投资主体产权要求与单一载体之间的矛盾风险、人力资本在使用中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动性风险.并从信息经济学视角揭示了信息不完全带来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决策失误风险、投资未来收益不确定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切实确立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碧英 《乡镇经济》2004,(10):47-48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本文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确立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并就目前如何确立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