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其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冯飞 《经济论坛》2005,(9):24-26
自然资源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牵涉到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资源系统、社会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的作用下进行再生产活动,同时又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区域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自然资源、环境、生态能否提供可持续的供给。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的会计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然资源是指在现代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环境中能被人类当前和未来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海鲜、草地、森林、矿藏等。随着人类的过量开采、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人不敷出已严重威胁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存。人们正在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技术方面寻找治理的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它分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和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两大类,它们各自有不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以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为主,加工系统和系统投入相对不发达,系统结构较为松散;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则加工系统、消费系统高度发达,初级和次级物质生产萎缩甚至完全消退,系统开放程度和有序性极高。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这些特点,表现在其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一、结构特征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为三个基本亚系统:人口、环境和经济亚系统。三个亚系统通过三对相互作用环联系在一起。人类生存要求和生  相似文献   

5.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天元  张殿发 《经济地理》2004,24(4):525-527,532
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有别于传统规划模式。它把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规划对象,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作为规划目标,生态经济平衡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生态经济规划,在保证生态安全性和经济有效性的前提下,使土地利用程度与其生态经济阈值相协调,实现土地利用生态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协调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规划就是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凭借着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高享受。这种发展方式正使人类遭受着有史以来自然界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臭氧层遭破址,全球气温变暖,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土地,使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濒临绝迹等等,不仅使经济损失巨大,而且已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具有较广的外延和空间,它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类的生存、生活中都离不开林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人类只要踩在地球上,就不得不面对生态。要生存、要进步,就要发展经济,而经济与生态永远是相辅相承的,双方缺一不可,要发展经济,必须树立“生态优先”的原则,因为要破坏生态相当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8.
郭洪利  王颖 《经济视角》2009,(12):29-30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而低碳经济是指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个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和生存方式的革命。本文提出构建低碳能源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产业体系和全民参与都是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它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运行动力,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是指以土地资源及其环境为基础,利用一定技术措施投入相应数量与质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文章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土地系统的良性运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在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形成、演化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运行、土地生态经济生产力的维持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之间的相互关联,提出地租的生态经济观点并视其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战争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经济大系统中,战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造成了人类生命的巨大牺牲,物质财富的巨大耗费,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在少数国家凭借实力谋求军事优势,从而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今天,我们应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世人关注战争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两重性内涵,它是最基本的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又是不动产资产、固定资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生态经济运行的一个主要错误货向是人类推动的经济系统的运行,不顾生态系统的运转状况和承载能力,在其不断强化的基础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造成了多种自然资源的急剧衰通和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受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阻碍,从而形成了不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严重威胁。人们在全球生存与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的严酲现实中,终于认识到生态经济系统这一复合系统的客观存在,并且明确看到客观生态经济平衡规律是不能任意违反的,因而就使自己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演进的三大运行系统。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其实质在于寻求三大系统的最佳组合租结构。揭示构成经济、社会、生态最佳结构的决定因素,即它们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在哪里,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总资源配置的提出及意义我认为,协调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基本点,就是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于经济  相似文献   

17.
低碳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相对以前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特点尤其是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已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正确的价值观念所致。因此,要进行土地伦理教育,转变土地利用者的价值观,树立土地伦理意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应该应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