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栋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274-274
在目前职业教育中,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建筑艺术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开展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成果,我们应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措施,全面提升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满足建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求。为此,我们要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目前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建筑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敏 《商》2014,(45):104-104
本文通过研究,对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进行了解读,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策略问题,即重视天然材料的选择,采用生态设计的方式,加强生态保留与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开发与利用,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生态化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对于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产业的深化发展,创建美好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做为从事环境艺术和空间设计的工作者和研究者,设计美学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我们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因为设计的发展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设计师只有通过欣赏美的事物或者从美的事物中得到启发,从而设计出更美的作品,本文在研究西南民族建筑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同时,通过设计美学的角度去观察、发现和理解西南族建筑的文化及艺术形式如何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成为重要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4.
艺术设计符号是是设计文化有效展现的直接载体。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设计师不断致力于设计符号学的研究与运用,让它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5.
王丹冰 《商》2015,(1):125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道家思想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时至今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都在相互交流着,我们现在所学的艺术设计大可分为动画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道家思想对它们存在着可交融性,我们可以从道家的"气"的概念来看待视觉传达中的平面设计,也可以从风水堪舆的角度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字化信息,数字技术产生的产品也在我们身边不断出现.因此,把数字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结合起来,使得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不断应用,更好的发挥长处,弥补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不足,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焦爱新 《商》2014,(22):101-101
随着经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不断发生改变,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人口激增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在这一环境下,现代环境技术设计目标逐渐扩展到综合生态环境中,并融入生态文明意识与观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进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文明观念意识,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现代室内、室外环境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8.
刘敬允  叶亚梅 《消费导刊》2009,(21):222-222
环境艺术设计是利用自然的季节轮回、时空交替、气候变迁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多种经验和联想的艺术设计创意,它是正确地把握气候和季节的各种审美元素,概括地、形象地反映各种环境,在现有的、一般的景观中进行更完美的设计。风土人情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制约作用,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风土人情这一因素。本文就环境艺术设计和风土人情作了简要的描述,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静一 《品牌》2014,(9):176-176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开发学生自身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还与政府的政策支持、学校营造创新的环境及教师的创新素质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培养、信息反馈密切相关。本文对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即把主管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背景,并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创新思维教学在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提出了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思维的构想,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一门新的教育学科,其服务对象是现代市场经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推动区域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应该结合地区经济特点,以社会经济需求和市场动态的变化为准则,不断完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走与社会经济相融合的道路,形成科学的教学实践体系,促进社会经济与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与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定位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重点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代表院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分析,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4)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其独特教学体系和教学特点。本文从探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而后笔者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教学中的问题所在。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完善性策略和建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营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是伴随现代工业文明的脚步而产生、发展和进步的。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众化、标准化的生产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严重下降。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体现,文化为艺术设计注入了生命。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华夏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结晶,如何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本土化的艺术设计思想、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肖寒 《商》2014,(43):135-135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涉及美学、哲学、建筑学、工程学、设计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艺术设计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美学特征是其重要的艺术灵魂。可以说,美学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纲”,抓住纲,就能纲举目张。因此,系统地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同仁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6)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彰显出设计的含蓄性和和谐性,符合现代审美的观点,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实现了完美结合,从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本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做了简要概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接着论述了当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最后着重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刘斌 《中国市场》2013,(48):75-76
环境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的审美需要,也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环境作为依托,实现作品与环境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一部分。因此探讨和实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个性化特点是环境设计师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针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含义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实现环境艺术个性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9,(16)
不同的地方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然后反射出不同的特征,同时形成别具一格的地方景观,且还会与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需要和经济产业的发展,我国不少的地方文化特征正被逐步的淡化。为了避免我国地方文化的缺失,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来进行地方文化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其发展的论述,争取使地方文化特征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能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地方文化特征能与环境艺术设计以"生长"和延续的方式形成活态传承,快速适应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方法的研究已成为设计从业人员和设计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理解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入手,分析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从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剖析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王莉莉 《品牌》2014,(12):233-233
我国教育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正在进行体制改革。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力量也在进行各项教育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主要内容。手绘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学生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因此提高手绘表现技术课程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以此为我国手绘表现技法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